长沙晚报3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从24日开始,湖南湘江新区19家农贸市场里,都新增了一个集采集配合作专区,专销由种植基地直通市场的新鲜水果,部分市场还开通半径1.5公里的配送服务,方便消费者选购到品质优且价格实惠的水果。
农贸市场是居民身边的“菜篮子”,但随着线上购物方式的兴起,以及生鲜商超零售体的崛起,农贸市场已不是许多消费者的主要生鲜采购场所。怎样提升农贸市场的吸引力,增加与消费者之间的黏性?湖南湘江新区生鲜市场协会在对全国其他城市的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考察一圈之后,决定进行一次破圈尝试:引进优质的战略合作商,采取集采集配的方式,以协会下的19家农贸市场为平台,将最优质且最有品质的农产品引到市场来,用好产品好价格以及好服务,加持农贸市场的经营。
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营模式?记者今天走进锦园生鲜市场一探究竟。
这个农贸市场是长沙市提质改造的百余家农贸市场之一,面积不大,只有百来个摊位,但整个市场干净、整洁,经营管理得非常细致。在市场正中间,一个长约8米、宽约8米的“回”字形摊位上,摆放着一篓篓的耙耙柑、苹果等水果。“耙耙柑8.8元每斤,西瓜6.9元每斤……”黄色的价码牌上清楚地标明着每一样水果的价格。
摊位的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展示牌,上书“湖南湘江新区生鲜市场协会集采集配合作商”字样。一字排开的水果,品种不是特别丰富,但成色和价格吸引了许多消费者。“昭阳红的苹果、优品的西瓜,都是一些非常好的品种。关键是价格喜人。”挑选水果的消费者李女士对比和体验后发现,许多品种的价格比市面上的同品要划算,味道也非常好,可以说是网购的价格、大超市的品质,还可以自己一个个挑选,买得很放心。
被协会方引进的战略合作商是云辉果业。该公司业务经理黄超猛介绍,能够为市民带来好吃又不贵的果品,关键是成本控制。这种成本控制体现在去中间环节,云辉果业在国内以及东南亚地区均有水果种植基地,是华中地区排名前三的水果批发商,他们通过基地直采将当季果品直接配送到各大农贸市场,去掉了收购商、多级批发商、商超等中间流通环节,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选择与农贸市场合作,以摆摊的形式进行交易,还省去门店租金以及装修成本,这种方式确保了集采集配点销售的水果要比其他渠道同品种便宜15%左右。
湖南湘江新区生鲜市场协会会长刘红潮介绍,协会采取集采集配的方式,从品种、价格和购物体验等方面,推动农贸市场经营方式的变革,起步阶段先在水果品类上进行摸索,形成经验后将在蔬菜、肉制品、水产品等各个品类进行推广,让市民在丰富、实惠、优质的“菜篮子”消费中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