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再创辉煌】“希望高新区像卫星一样一飞冲天”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8日讯(高新麓谷记者 袁路华 熊芳 见习记者 孙巧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长沙高新区,有着这样一群高层次人才,他们深耕在各自的领域,让这里上演着“海陆空”的神话。天仪研究院伴随高新区已有3年时光,这3年,因为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人才环境,加上自身的核心技术,该企业很快成为商用卫星企业的佼佼者。近日,记者采访了高新区“555”人才、天仪研究院首席技术官任维佳,听他讲述天仪研究院在高新区3年的发展情况。
人才为基 撑起产业新高地
2010年,海外有一些公司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做卫星,国内受此影响。“2014年,国内有了第一家民营公司——长光卫星,这给了民营公司一种可以做这件事情的信号。”任维佳说,2015年,国家也有一些文件明确支持民营公司做航天基础设施。因此,任维佳与天仪研究院创始人兼CEO杨峰毅然踏入商用卫星制造业。
“我这辈子不曾想过会与长沙有关联。”2015年,任维佳从中国科学院辞职来到长沙,与杨峰一起在高新区创立天仪研究院。“当时我们不打算去上海、北京,因为那边成本太大,希望找一个成本合适的地方。”任维佳告诉记者,他们去过深圳、苏州、杭州、天津以及长沙,当时正值长沙大力招贤纳智,天仪研究院的两位创始人与高新区一拍即合,决定落户高新区。
此外,商用卫星制造业要求所选地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人才储备。长沙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发展不错,还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人才储备丰富,尤其是国防科技大学的航空航天人才众多。
像任维佳这样选择高新区、投身高新区的人才数不胜数,留法博士范骁投身长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从事石墨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国防科技大学女博士衣晓飞在高新区创办湖南华诺星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军民合融产业的发展……
平台为辅 培育创新创业沃土
“当时,跟高新区打交道的时候我很意外,因为作为内陆城市,一般效率会低一些,但实际上,高新区比我接触过的很多沿海城市还要有效率。”任维佳说,在天仪研究院起步阶段,高新区给了天仪研究院非常重要的支持,为天仪研究院提供了500万元的人才项目资金和30万元的产业专项扶持资金。
早在2012年,高新区就制定出台了《长沙高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五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设立了2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高层次人才领衔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资助,对创业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股权投资、三年贷款贴息和房租补贴等配套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用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聚集人才,进而实现高新区产业升级和转型。此外,高新区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保姆式、个性化、专员制服务,实行“随时受理、及时办理、按时办结”的“三时”服务机制,解决每一个在高新区创新创业人才的后顾之忧。正是因为高新区对人才的支持,高新区聚集了一大批人才,包括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行业人才。任维佳也获得了高新区第七批“555”人才的政策支持,以及长沙市对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高新区生活上的配套政策越来越完善。任维佳告诉记者,公租房就在公司附近,感觉特别方便;在孩子上学方面、家人就业等方面,高新区也会提供帮助。
高新区还巧花心思、下大力气,经常组织行业沙龙活动,引进军民融合人才和技术,促进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同时,高新区营造优质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人才创业提供更多便捷和高效。
创新为魂 打造“卫星之城”
“高新区在一些关键场合把我们推到前面去,我们十分感谢,并且铭记于心。”任维佳说,现在正好赶上高新区30周年,而他们今年大概还有七颗卫星要进行发射,并计划将其一颗以长沙高新区命名,来表达对高新区的感谢。
“希望通过卫星的发射让全世界都知道长沙高新区,帮助高新区吸引更多人才。”任维佳说,今年,如果卫星按计划升空,长沙拥有的卫星数量将仅次于北京、上海,这说明,长沙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卫星之城”。“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助力高新区挺进全国十强。”任维佳说。另外,天仪研究院今年刚刚完成B轮融资。“接下来,天仪研究院一方面会扎扎实实打基础,深入研发,把基础做得‘高大上’;另一方面将积极开拓市场,把东西应用到老百姓生活当中。”任维佳说。
目前,长沙已经成立了一些卫星公司,但大家都是各自为家。卫星是航天的核心环节,需要众多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如今,已有一些企业和天仪研究院达成上下游的合作关系。“作为目前湖南航天领较域为成功的公司,希望天仪研究院不仅能够实现自己的业绩,还能发挥其联系上下游的作用,形成聚集效应,推动高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快速发展。”任维佳说,“30年不容易,希望下一个十年,高新区也能像天仪研究院的卫星一样,一飞冲天。”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