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在湘招生543人

相链区块链

“森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远景。照片由学校提供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岳霞 实习生 欧阳雪)今年华中科技大学拟在湖南省投放543个名额,实验班招生40余人,光电、电气、计算机、机械、临床医学等5个王牌专业在湖南投放计划数超过200个。

新增机器人工程、供应链管理等专业

2024年,华中科技大学的机器人工程、供应链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计算金融4个新增专业首年招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致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还新增了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项目,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的号召,满足数字时代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学校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四颗明珠”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重大科研基地,拥有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科研基地。

学校教学楼。

开放式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频繁

华中科技大学目前已与世界上4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友好合作。工程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四个国际化示范学院之一,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被列为中欧建交40周年40个典型案例之一。

学校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在校的本科生,海外学习交流项目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从二年级(含)以上本科生中遴选优秀学生赴国外进行课程学习、毕业设计或赴国际组织/企业/实验室实习3—12个月;二是短期交换项目,华科大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签订有短期的学生交流协议,本科各专业的学生有机会赴协议学校进行课程学习和交流;三是“N+N”校际交流项目,包括“2+2”、“3+1”模式双本科学位项目(中英班)、“3+1+1”模式本科加硕士项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3+3”模式(中法班)等;四是暑期课程、社会实践及科研实习项目,各年级学生可参加国(境)外知名高校开展的暑期课程或寒暑假学校学习。

专业高满足,兴趣可转选

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大学科门类。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44个学科参评,全部上榜,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A+,另有A类学科14个、B+及以上学科33个。在教育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华中科技大学共有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9个学科入围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华中科技大学构建了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专业的个性化育人体系,施行“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要求”的专业选择政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业情况和专业志趣申请转入其他专业学习。

本科生入校后有四次选择专业的机会:第一学期开始,学生可自由申请参加选拔考试,有机会进入各种实验班、卓越班、国际联合班学习;第一学期末,达到相应考核要求后,学生可申请在全校范围内选择专业;第四学期末,达到相应要求后,学生可申请在学科大类内转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可根据学业情况和专业志趣,选择专业方向,华中科技大学为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再选择专业的机会,年均1000人以上成功转换专业。

校园一角。

新推“三大行动计划”,力促2024级本科新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华中科技大学针对2024级本科新生修订了培养计划,推出“三大行动计划”,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一是“创新能力跃升计划”,利用国家级科研平台,鼓励学生早参与科研,并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及设立创新基金,以支持前沿学术研究。

二是“启明·星计划”,基于启明学院的成功经验,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导师制、实验室轮转等措施,加强拔尖人才培养。

三是“国际胜任力提升计划”,通过国际合作,每年支持1000名以上本科生到世界一流大学交流,培养全球视野和国际胜任力。

【作者:岳霞】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招生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