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梦:我的幸福感

  我的家乡在岳麓区坪塘街道新合村,环境优美,土地肥沃。曾经,土路、土坯房、土灶,是家乡唯一的“特色”。

  下雨的日子,那条唯一通往城镇的黄泥路,被雨水一冲,形成大小不一的泥窝,坑坑洼洼,有时鞋子陷进泥窝,还得用手拔出来。而破旧不堪的土坯房子,漏雨进风,摇摇欲坠,待在里面,惊恐不安。而卖菜的农民压着扁担,挑着一筐筐的蔬菜瓜果,去乡镇集市换来一沓沓零钞,然后小心翼翼地积累起来,送孩子上学堂……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村里的年轻人才开始走出村子,到珠三角的城市打工或去长沙城里找工作。他们文化低,大都是做出汗最多卖力最多的裁剪工、电钻工、搬运工,建筑工地上的大工小工,赚取月均几百元微薄的工薪。为了老人和孩子,他们挥汗如雨,自己却节衣缩食,一发工资,就往家里汇款,这是孩子的学费,是全家老小生活的希望。青年人都走出村子,村里就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和孤单的留守儿童。

  村长家的一部固定电话,如同一条纽带,将亲情紧紧地维系着。每逢周末,孩子和老人会如约而至,排队等候在固定电话前,聆听远方的牵挂。年底,青年男女带着一行李箱的收获踏上了归途。在家停留十多天又奔向远方。

  到九十年代中期,政府拨款为我们村修建了第一条通往城镇的水泥路,而自告奋勇的村民则加入了修桥修路的行列。不久,多座石桥和多条公路竣工,给乡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所谓,路通财通!村民们都把出外打工的积蓄,建起了小洋楼,水泥路和柏油路纵横交错,直通各家各户。有的村民做起了小本生意,有的村民搞林木种植,有的村民栽种大棚菜……

  后来,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稻谷再也不用人工收割了。互联网已覆盖整个村庄。村里的每条巷道都安装了路灯,为晚归的乡民提供了方便。乡村有了公交站,城镇之间有了班车,每隔半小时就有一辆公交车行驶在宽阔平坦的公路上。

  不久前,去远方外公家走亲戚,他家的景象使我对乡村的巨变有了更具体更真切的感受!

  他盖的新房子是一层的实砖房,屋顶盖着瓦,加上一番粉刷和“穿衣戴帽”,算得上别具一格,有点档次。虽说只有一层,但外观有点像城市流行的别墅形式,显得大气而时尚,每个房间的地面贴着大理石,现代厨房、太阳能热水器、宽大的液晶电视,一切与城市居民没有什么两样。房前还有一个大院落,栽着几棵桂花树,阳光下,微风中,飘着淡淡的清香。

  外公今年62岁,他是单身汉,左腿残疾,生活困难。政府筹备了4万元给他建了新房,此外,他每月还享受国家的免费医疗和生活补贴,看病不用钱,生活也有了保障。每次,去探望他的时候,他的脸上总是绽放着幸福的笑容,他逢人就说:“党和政府好啊,咱们老百姓天天有盼头……”

  前几年,美丽的梅溪湖片区终于建成。 而后,松岳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博识教育等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全都落户我们长沙岳麓区。一个个工业区,一栋栋厂房,仿佛一夜之间全冒了出来。成片的工业园,密集的流动人口,焕然一新的街道建设,让小镇的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村镇的男男女女大都从外地赶回来,在家乡的工厂上班。每天下班高峰期,有的工友骑着电动车,有的工友驾驶着小汽车……大家谈笑风生踏上回家的路,爽朗的笑声阵阵,幸福而惬意。回到家,乖巧的孩子们认真做作业,遇到不会做的习题,向家长请教。

  村口的樟树下,被改造成了广场公园,广场铺砌了大理石地砖,四周安装了健身设施,随处可见一家四口在悠闲地散步,年长的大叔大婶,也跳起了广场舞……幸福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家乡的蓬勃发展,只是祖国繁荣富强的一个小小缩影,但这个缩影却鼓舞着每个长沙人。身为长沙人,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作者:飘梦】 【编辑:黄能】
关键词:幸福 家乡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