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砥砺谋“智造”长沙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
原题:五年砥砺谋“智造” 巨笔磅礴写未来
长沙晚报记者 伍玲
今年9月,全力打造“三个中心”、建设“四更”长沙,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新格局,实现基本现代化阶段性目标,这一宏伟蓝图成为长沙未来五年攀登的“高峰”。
蓝图展开,一个个目标次第呈现:进一步筑强制造业“骨骼”、壮实制造业“肌肉”、推动“长沙制造”向“长沙智造”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新跨越……
此刻,长沙已经吹响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号角,全市上下一心,欲有一番大作为,那么长沙的目标是什么?路径又是什么?日前,市经信委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创建方案》,为长沙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注入一剂“强心剂”。
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2万亿元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主阵地。
这也意味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决定了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能否成功。
方案提出,到2021年,长沙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2万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55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9%。这一平稳发展目标的提出,需要长沙制造业砥砺发展。
然而,再宏伟的目标也是由一个个小目标汇聚而成。针对创新能力、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工业核心基础能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等方面,方案也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创新高地
位于高新区中电软件园的基石信息成立才短短4年,却已经拥有专利120余项,飞控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机器视觉与认知技术等无人机核心技术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无人机行业的领航企业。
由此可见,创新是一家企业最大的竞争力,同样也是一个产业、乃至一个城市立足发展的“核动力”。未来五年,长沙将在工程机械、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中建成1-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增材制造、电力装备等领域建成10家左右区域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这就需要长沙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湘江新区建设为契机,围绕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和环节,在人才集聚、平台整合、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下苦功夫。
方案也提出,要建设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心,需要不断推进长沙科技城建设,突破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建立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实施智能制造标准战略。
发展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目前,长沙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培育了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六大千亿产业集群。
未来五年,长沙将积极培育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电工电器、航空航天装备等智能化成套设备为重点的智能装备产业。
到2021年,长沙培育行业隐形冠军企业50家以上,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200台以上。形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业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等产业集群。
如今,无论是工程机械、工业机器人,还是增材制造、高档数控机床行业,长沙都拥有了一批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加快产业集聚和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
提升工业核心基础能力
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长沙一直存在着“少核缺芯”的问题。核心装备和核心技术的缺失,不仅成为企业发展的掣肘,也让企业在行业竞争和国际竞争中缺乏绝对优势。
为此,长沙提出,未来五年工程机械、北斗卫星导航、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产业急需的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本地配套能力明显提高,其中,工程机械零部件本地配套率60%以上。
而要实现核心零部件的本地高配套率,就要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发展障碍。
未来五年,长沙将重点支持集成电路核心企业与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构筑装备制造在工业“芯”领域的新高地;围绕装备制造产品高端化,强化关键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基础地位,重点突破装备制造业的材料瓶颈,推动装备制造产业与新材料产业的融合发展。
实施智能制造示范推广
在制造业,示范带动的作用不可忽视。今年,长沙将再启动200家智能制造企业试点示范,到2021年,重点支持20家示范企业,50个示范车间,纳入国家、省示范项目达到20个以上。
在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进程中,长沙将重点选择在工程机械、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等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
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实现以市场换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装备主机和系统集成的智能制造企业和项目,并不断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由提供设备向一体化服务转变,推行定制化生产模式,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推进智能制造园区建设
工业园区,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在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进程中,“五区九园”也应该责无旁贷地要当先锋、打头阵、挑大梁。
未来,长沙将按照“一轴两带多中心、一主两次五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结合各区域的环境承载力,统筹优化产业布局,以319国道沿线湘江新区和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为重点区域,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层次结构合理、分工协作紧密的东部、西部产业集聚区,形成“一区一廊”的长沙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新格局。
到2021年,长沙力争将湘江新区打造成国家智能制造新区;积极培育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成为智能制造示范区,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省级示范园区。
记者了解到,在长沙打造东部开放性经济走廊的产业新格局下,各园区将依据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有的放矢,多面开花。如以长沙经开区等为核心,突出工程机械、汽车的专业化生产等等。
搭建高水平智能制造合作交流平台
近几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长沙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吸引许多企业来长投资兴业,建设区域总部。这一份成绩,离不高水平智能制造合作交流平台的搭建。
未来,长沙将以特色优势装备为主,引导并支持五矿有色、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威胜集团、长高集团等企业,探索产能“一揽子”合作、产业链战略联盟合作、就地建设产业园区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采取PPP等方式)、“工程承包+融资”合作、人才培养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
与此同时,长沙将积极高质量、高标准承办中国(长沙)智能制造峰会,广泛邀请国内外行业知名机构、企业、专家、学者,全面展示最新的智能制造理念、技术、装备和解决方案。
此外,依托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等机构,每年举办或承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行业专业展会、论坛等活动,提升长沙在国家智能制造领域的知名度。
【数据直击】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