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长沙凭什么?答案是……
核心提示:智能制造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并非简单的用机器换人,一个产品,要让它的质量提高30%,价格下降30%,而交换期,也就是说流通时间,加速30%,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是无法解决这一难题的,必须通过生产方式革命性的改变!举个简单的例子,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小时即候就熟悉,用愚公的方法,无论如何努力,是不可能在十天半月移走一座山的。我们现在呢,移走一座山,现代工具用的是大挖机、推土机、大卡车,方式一变,不可能的事情马上变得可能,一座山,甚至几天就可移为平地。所以,智能制造中心的打造,需要的是一种创新、超越,甚至是飞跃!
机械人手臂在忙碌工作。 王志伟 摄
长沙晚报记者 彭红丹 张怀中
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传统制造业要实现创新驱动,要培育新的增长点,就必须全面推动智能制造,没有自动化生产,没有人工智能技术,制造业要想实现转型升级难上加难!
而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竞争力。只有抢先布局,抢占制高点,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
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要着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的机遇,加快构建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产业链条和人才高地,推动长沙制造业率先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升级,率先建成智能制造强市。
生产变革:既是发展之需,更是服务民生之举
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发生,这就是工业生产的第四个阶段,即智能制造时代或工业4.0。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线。
从狭义方面来理解,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而从广义方面来说,智能制造其实是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即由人工智能主导下的生产自动化。
当前,世界各国在智能制造领域激烈角逐,争夺制造业发展主动权。
在全球制造业中,中国已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制造强国。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为此,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目标,即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一步,就是到2025年,中国要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而“智能制造”被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
面对中国制造由大到强迈进所提供的历史性机遇,处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节点的长沙提出了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全新目标。这将给长沙传统制造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也将给人们的消费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生活在商品社会,每个人都离不开商品。由传统制造业,生产出来的商品一般有三大属性,即质量、价值、交货期。对此,每个人都希望购买到质量较好、价格便宜、交货较快的商品。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今,高质量的商品又增加了两大属性,一是个性化订制,二是终身服务。小到服装,大到汽车的个性化需求日趋旺盛。
但现实问题是,传统制造业以及传统的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为,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就好比在射击比赛中进行固定打靶,如今的个性化转型需要进行移动打靶,这可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
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智能制造,就是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它的先进性、智能化可以很好地提升和重塑商品的固有属性,让产品质量提高30%,价格降低30%,交货期加快30%。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长沙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中心,这是要解决长沙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实质上是从供给侧出发解决民生需要的问题!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的主攻方向,是我国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制造业发展新优势、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选择,对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具有重要意义。
长沙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中心,一是将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可以抢占未来产业的制高点,三是将夺取产业的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掌握产品价值的中高端。
智能制造也是市委、市政府落实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中国消费者在国外买马桶盖、电饭煲,不少高技术装备、产品长期依赖进口,背后指向的正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提质、转型、升级,即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的转移。长沙要用智能制造——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来推进供给侧的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值得关注的是,智能制造既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还是解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因为当创业者有一个很好的创意时,他可以用全球网络来整合资源。这也是创业方式的一种重大变革。
党代会报告在提到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时,这样描述: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城市强盛的根基。长沙要加快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进智能制造和“互联网+”行动,促进“两化融合”“军民融合”,强化产研结合、技术与资本结合,打造一批智能化示范企业,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要提升园区承载力,整合提质“五区九园”,构建布局更加合理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新材料、食品、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实现倍增,培育智能家电、汽车及零部件、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等新的“千亿级”产业,发展北斗导航、虚拟现实、机器人、3D打印、航空航天、智能驾驶等未来产业,实现“长沙制造”向“长沙创造”升级。
要提升项目支撑力,瞄准世界500强、全国100强,密集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工业项目。
到2021年,打造1个以上的“五千亿级”园区和“五千亿级”产业,实现“千亿级”产业和“百亿级”企业翻一番;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以上。
实力之选:长沙既有比较优势,更有竞争优势
要做到这些,长沙有什么基础?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长沙凭什么?
其实,确立这些全新的目标,长沙并不是凭空而想,发展智能制造,长沙不但有基础,还有底气。
长沙发展智能制造,并不是从零起步。因为,长沙工业规模已经迈入万亿俱乐部,长沙有近3000家规模以上企业。改革开放的前30年,长沙工业解决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问题。
长沙曾经是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市,一路走来,一路拼搏,一路发展,长沙工业化进程持续加速。2005年,长沙全部工业总产值为1300.62亿元;到2015年,长沙工业产值已达到万亿规模。
2005至2015年,十年间长沙GDP增长了460%,从第24位提升至第14位,增速领跑全国! 今年8月18日,国内权威财经媒体《第一财经日报》推出的《近十年城市经济竞逐:长沙重庆领跑 东莞温州大减速》的深度分析报道,引起了全国的普遍关注。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近十年来,长沙工业的增长更加火爆,近十年,长沙工业增长了530%!
发展智能制造,长沙还拥有比较优势。过去30年,长沙形成了材料、食品、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四大千亿产业集群。
面对未来,长沙还拥有竞争优势,目前全市现有科研机构12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有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57所、两院院士58名,每年高校毕业生达25万人;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5%。
目前,中国技术在世界上叫得响的有三大拳头:核电、高铁、北斗。而长沙在北斗、高铁两大拳头中均占有优势,并且占有核心技术。
北斗产业已在长沙得到发展,未来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两化融合,北斗所拥有的认知、感知、数字技术,都是长沙发展智能制造的优势。
在高铁这一方面,中国通号进驻长沙高新区,中车信号系统也落子长沙经开区。与此同时,长沙正在与比亚迪谈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
全新突破: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从德国“工业4.0”到美国“工业互联网”,世界各国在智能制造领域激烈角逐,争夺制造业发展主动权。《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把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长沙将如何作为?目前,国内已有上海等多座城市提出打造智能制造中心!什么是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并没有标准。对长沙而言,推进智能制造,核心目的还是要不断提升产业的数量,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目前,长沙工业产值已达到万亿规模。对长沙而言,在以往数量增长的基础上,未来5年既要有数量的增长,要有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也需要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这就是长沙的目标。
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长沙的产业需要有量的集聚,更需要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样才能辐射中部、带动全国。到2021年,长沙的目标是: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2万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55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9%,跻身全国制造强市先进行列。
长沙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不是对传统产业推倒重来,而是对传统产业进行继承性的提升和发展。
要打造长沙制造业的升级版,推动长沙装备制造业向长沙智能制造转变,唯一的出路在转型,发展的方向是智能,根本的动力在创新。为此,长沙一直在行动,一直在努力!市委、市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支撑、资本撬动、人才集聚等一系列举措支撑智能制造发展。
2014年9月,长沙《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针对机器人市场推广与招商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2014年10月,长沙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成立;2014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发布《工业园区转型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园区和企业抢占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先机,追求高端化、配套化、集聚化发展,将长沙园区打造成为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市经济综合体;2014年11月,长沙市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建立;2014年12月,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2014-2016年行动计划》。
2015年8月21日,《中国制造2025》长沙在行动启动,长沙率全国之先发布《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提出到2018年底实现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频率降低30%。
未来5年,长沙将不断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构建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实施智能制造标准战略,不断突破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
到2021年,建成1~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成10家左右区域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新材料、增材制造、机器人、北斗等建成一批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建成10家以上智能制造领域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一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
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长沙果敢地站上了前台,提出了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全新目标。站在“十三五”开局的关口,展望未来的发展,一个个全新产业的形成,一个个全新增长极的构建,可能需要5年或更长的时间。但我们只有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放手让企业成为市场创新的主体,长沙的智能制造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迸发更加强大的创造力。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