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实践录”系列述评① | 长沙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编者按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星城长沙也铿锵走上富强之路,开拓进取、勇立潮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耀眼的成绩,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回望40年,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激情满怀。纪念是为总结过去,让过去告诉未来。为更好地、整体地展示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更好地描绘长沙面向未来、阔步新时代、扬帆再出发的改革开放新征程,长沙晚报今日起推出“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长沙实践录”系列述评,以改革开放40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的关键词为主题,回溯改革开放40年来长沙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建设历程,并展望新时代长沙的发展蓝图。


  长沙晚报记者 凌晴

  【新时代的声音】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985年12月的一天,夜已深,郭伟帆办公室的灯仍亮着。这位长沙汽车电器厂厂长和同事埋头在堆满资料的桌上翻译学习引进的技术图纸。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厂里耗资1100万马克从当时的西德博世(BOSCH)公司引进软件技术,打响机械工业改组、产品更新换代、企业技术改造三大战役。以此为转折点,长沙汽电厂产品结构迅速优化,产品国产化率平均达85.6%。1993年,该厂为上海桑塔纳轿车配套产值近1亿元。

  2018年12月的一天,马潍房间的灯光氤氲在透黑的夜色里。这位终日奔忙的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CEO,即将把“长沙籍”智能驾驶重卡送上指定的城市开放道路。一年前,他还享受着美国硅谷终年灿烂的阳光。吸引他来到长沙的,正是长沙智能网联汽车的资源基础与长沙市委、市政府一抓到底的决心。长沙早在2016年便将目光瞄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前瞻性布局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并于今年6月开园。不到半年,这个涵盖78个智能驾驶测试场景、覆盖5G信号的“顶配版”测试区,已跻身“国家队”,被工信部授牌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

  从奋力追赶到先发制人,从转型逆袭到抢占风口,改革开放40年,长沙经济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有这样一些关键词挥之不去——加快转换动能、提升质量效益、释放创新活力。

  穿越时光走廊,从“老长沙人”郭伟帆与“新长沙人”马潍寻常的一天,可以窥探:高质量发展,既是长沙40年来经济建设中埋下的一条伏线,更是当下、未来前行中的发展主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跨越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关口,以动能转换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力量,用改革创新支撑起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改革没有回头路,开放没有休止符。长沙在超越自我、创造历史的40年间,增添了发展底气、奠定了发展优势,必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逐梦新征程、激发新动力,让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更加坚实!


  是什么与凭什么

  “逆袭者”诠释“新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一扇扇大门渐次打开。

  此时,睡眼惺忪的长沙发现,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放在全国省会城市的版图中,人均GDP、财政收入竟居于倒数。怀揣改革滞后之痛,吃得苦、霸得蛮的长沙人奋力赶超,硬是让这座不沿边、不靠海,没有优越地理条件的城市,完成了一场令人惊叹的逆袭!

  “体格”逆袭——

  在1978年以来全国31个重点城市经济增长情况“榜单”上,长沙以12.9%的年均增速位居第二。更令人振奋的是,2017年长沙经济总量赶超多个省会城市,GDP迈入“万亿俱乐部”,一跃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一极!

  一路上,长沙踏石留印:GDP从1978年的不到20亿元到突破百亿关口,用了12年;从百亿到突破千亿,13年;从千亿到突破五千亿大关,8年;从五千亿到突破万亿大关,6年!

  “体型”逆袭——

  40年间,长沙的产业结构比由1978年的33.3︰44.2︰22.5调整为2017年的3.6︰47.4︰49.0,有效实现从“二一三”向“三二一”转变,二、三产业双轮驱动作用更趋均衡。

  工业加速领跑。39年来,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518倍,年均增速达15.5%,高出同期经济增长率2.6个百分点,尤其是2001至2017年年均增速高达21%!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总量年均增长14.5%,占GDP比重上升了26.5个百分点。同时,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驶上快车道!

  “体能”逆袭——

  多年来,长沙“兴工强市”核心战略深入实施。从20世纪90年代初工程机械产业“一枝独秀”,到形成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汽车及零部件7大千亿产业集群,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长沙已建立起较完备的工业生产体系,肌肉见长、筋骨见强。

  如果非要说长沙有什么秘诀,那凭借的一定是实体经济脚步稳健、工业产业稳扎稳打。而其中关键的关键,又是“智能制造”四个字。

  近年来,在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过程中,长沙把智能制造作为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和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着力点。“智能制造看长沙”这句话被更多人认可;“智能制造”的标签已深深地与这座城市“绑定”。

  大家不一定了解的是,今天清醒的判断,源自当年“多么痛的领悟”——

  2005年至2015年,长沙10年间GDP增长了460%,体量的急剧扩张背后,隐忧也在浮现,工业增速降低。怎么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恰恰科学地回答了在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2015年长沙率全国之先发布《长沙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成立100亿元智能制造基金,吹响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号角。两年后又推出《长沙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新材料、工业机器人、北斗导航、虚拟现实等数十项智能制造系列政策,从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撑。

  智能制造按下“快进键”,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老牌工程机械巨头又成行业智能制造翘楚——

  全国工程机械五强中,长沙占据中联重科、三一重工、铁建重工三席,“工程机械之都”再铸新辉煌。据悉,长沙“国字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数量已达27家,领跑全国省会城市。

  新的段落同样精彩——

  杉杉新能源、博云新材、远大住工等企业技术领先国内新材料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全球最大的纯电动大巴生产基地和电池材料聚集区,北斗导航、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一批新兴智能产业在长沙集聚成势,为高质量发展汇聚蓬勃动力。

  一组数据或许让你对长沙“新步伐”有更直观的感受:2017年,长沙平均每天创造30亿元工业产值,平均每周有一个10亿元以上的先进制造项目落户,平均每个月有一家企业登陆A股市场。

  与此同时,长沙一直以来坚持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症。相关数据显示,长沙地方财政收入中,土地出让收入占比极小,房价收入比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中最小。这也就不难理解,它成为全国房价洼地,被网友称作高房价中的一股“清流”。今年,长沙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打响了一场反炒房攻坚战,坚定地为房地产市场降温,还百姓一个宜居环境,这成为长沙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要什么与靠什么

  创新,成就发展


  日前,位于长沙的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产业园,一排大直径盾构机完成最后调试,即将运往广州用于地铁隧道建设。这个全球最大的地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每周能创造两项新成果,不久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也在此首次发往欧洲企业,用于土耳其地铁隧道建设。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一个有力注脚,也是长沙落实省委、省政府“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一次生动实践。

  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引领。创新引领的动力从何而来?靠科技和制度双轮驱动。在这个课题上,长沙已开拓性地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不仅创新速度在加快,创新深度也在拓展。

  在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其打造的长沙工业云平台正让近4万家企业拥有更“聪明”的大脑,推动长沙智能制造向纵深发展。

  这家研究院是由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的,从成立之初就肩负这样的使命:作为长沙市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机构,着力解决协同创新问题,为智能制造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提供助力,努力打造“中国制造2025”长沙模式。

  眼下,一批协同创新载体已经落地。

  长沙新材料研究院、长沙机器人研究院、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增材制造(3D打印)工业技术研究院、智能驾驶研究院……它们有效整合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以及其他科研院所等科教资源,实现重点领域前沿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集成供给,正为长沙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撑。

  58众创、三一众创、P8……“长沙市创客空间联盟”通过集成创新、协同创新,为智能制造提供共享平台,培育了一批智能制造新生力量。

  以此为代表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启了长沙产学研精准对接的探索,加速了创新要素的流动,带来了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

  “我们在思考和探索如何整合长沙乃至中国智能制造的用户、数据、技术资源,打造智能制造的生态圈,于是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应运而生。”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院长邓子畏介绍。

  随着“邓子畏们”聚力发展,技术与制度的双重创新产生叠加效应,加速释放智能制造在长沙经济版图上的优势与潜能。

  近年来,长沙还在优化创新生态上频频发力,包括“工业30条”“人才政策22条”“科技创新1+4”“开放型经济2+4”“知识产权12条”等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制定《关于加快推进长沙市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发展的意见》,让智能制造在各领域深度融合,让创新发展在全产业链开花结果。

  在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科创机制和聚才策略下,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创业者都在寻找着下一个创新的“风口”!

  三个“明显增加”即为例证:专利明显增加,2017年全市申请专利3.7万件,增长24.5%;高新技术企业明显增加,去年达到1594家,净增483家;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明显增加,去年为256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43%。

  高质量发展路上,长沙的“创新能量”不断释放,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度不断加强。


  如何实现与为了谁

  两个环境,一份担当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这些年,长沙将绿心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之心精心呵护。今年底将完成470家工业企业的退出整改工作,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绿心”这句承诺落到实处。

  历时三年,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3所高校所在的后湖,已由过去违章林立、污染遍地的城中村,变成一个无边界艺术园区。

  ……

  近年来,长沙连续实施两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蓝天、碧水、静音、净土”四大行动,重点推进湘江保护与治理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全面治理“一江五河”,保证市民都能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沐浴清澈的阳光。

  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的“颜值”不可或缺,营商环境这份“气质”和“内涵”同样必不可少。

  去年6月,长沙的创业者汤利在长沙市工商局雨花分局注册大厅领取了一张特殊的营业执照。这张营业执照,把多个部门涉及市场主体登记、备案及相关后置审批事项的证、照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走天下”。

  除率先全国内陆地区推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五证合一”等改革,长沙还率先全国省会城市编制公布权力、责任、流程“三张清单”,市级行政职权由9706项精简为3651项,精简62%;梳理出市本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共1307项、“一次也不跑”事项132项,让政府“瘦身”、为市场“腾位”、给企业“松绑”、帮群众“解难”,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时下,“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谁的生态环境更好?谁的营商环境更优?在高质量发展路上,“两个环境”是通向未来的“快车票”。

  再回首这40年,长沙的经济体量与质量、城市面貌与生态环境都变化巨大。但不变的,是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始终如一的一份责任与担当。

  尤其在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沙更是责任上肩、奋勇向前。

  在脱贫攻坚战中,长沙不仅“啃”下了84个省定贫困村,实现全部脱贫出列,带动3.12万户9.56万贫困人口甩掉“穷帽子”,更是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帮扶龙山等8个深度贫困县。

  在长株潭一体化中,长沙带头引领、带头示范、带头推进,推动建立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将加快推进“三干”“两轨”等交通一体化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开展,让三地市民共享发展成果。

  ……

  作为湖南省会,长沙以占全省5.6%的土地面积和11.5%的人口规模,创造出了全省30.5%的GDP。一路上,长沙始终坚持把发展速度、改革力度和百姓幸福感相结合,让普通市民共享发展成果,提升幸福感、获得感,这恐怕就是这座城市连续11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秘诀所在,也恰恰诠释了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命题的题中之义。

  高质量发展,高起点出发。未来,长沙仍将时刻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负时代作为,不负省会担当!


  星城新征程

  近40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6.85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10535.51亿元!2017年,长沙经济总量首位度居全国第10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已经形成了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0多家,科技创新成为加快转型发展第一动力;“工业30条”“人才政策22条”等政策叠加实施、落地见效,2017年长沙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在全国排第18位。

  2018年,长沙高质量发展亮点纷呈:

  1.长沙22条产业链成为新热点,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投资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落户数创历史新高。

  2.长沙智能制造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数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

  3.长沙营商环境质量进入全国前十强,“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加速度”,网上可办率、企业开办时间、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时限达到国内先进城市水平。

  4.长沙内陆开放新高地加速崛起,进出口总额和外贸市场主体均增长40%以上,增速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

  5.“一圈两场三道”建设让幸福在百姓家门口升级,市民步行15分钟就可以享受到14类公共服务,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6.长沙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地铁4号线即将试运行,地铁运行里程增加33.5公里,公交出行分担率达54.2%。

  7.长沙电网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630攻坚”净增电力容量为前5年总和,全市告别用电高峰拉闸限电历史。

  8.长沙“反炒房”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持续保持着房价的比较优势,成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势。

  9.“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让企业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和实惠,长沙企业发展的信心更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预期更稳。

  10.长沙连续11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幸福”成为长沙的鲜明标识。                                                

【作者:记者 凌晴】 【编辑:曾茜】
关键词:长沙 高质量 发展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