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背街小巷改造等7个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时光长廊
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长沙项目
2005年
长沙市湘江两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006年
长沙市背街小巷综合改造工程
2011年
长沙市社区公园建设工程
2013年
长沙市洋湖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
暨洋湖湿地公园建设项目
2014年
长沙市洋湖生态新城建设项目
2016年
长沙市拆违复绿环境整治项目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占锋 实习生 刘佳慧
荣誉档案
2006年12月12日,建设部发布《关于2006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城市(项目)名单的通报》,决定授予全国41个项目“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其中,“湖南省长沙市背街小巷综合改造工程”在列,这也是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背街小巷改造项目。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于2000年设立,是我国参照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新设立的一个政府奖项,属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迄今为止,长沙已有湘江两岸环境综合整治、社区公园建设、洋湖及梅溪湖生态公园建设、拆违复绿环境整治等7个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荣誉故事
不知有多少长沙“老口子”在这里生、在这里长,背街小巷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虽然没有高楼大厦、主次干道那么显眼,却同样连着老百姓的心。而城市工作就是要把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多年来,长沙市先后7次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近年来也收获了很多靓丽的城市名片。这不仅表明长沙的城市环境越来越舒适宜居,更彰显着长沙市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
美好城市既要高楼大厦也要背街小巷
出行难,如厕难,路不平,灯不亮……在十多年前,很多长沙市民都曾遭遇过这样的尴尬。承载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背街小巷,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日显苍老,下水道堵塞、路幅狭窄、路面破损,不仅使长沙丰富的文化遗存黯然失色,还极大地影响了长沙旧城区数以万计居民的生活,更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难度。
时任长沙市城管局局长吴念公介绍,2005年全市有背街小巷1240条,约占道路总量的90%;居住人口160万余人,占市民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大部分背街小巷已与城市发展和群众生活不相协调,让背街小巷靓起来,已成为这座城市所有市民共同的愿望。
既要经济建设,又要社会建设;既要结构转型,又要民生配套,这是我国城市发展当前面临的普遍问题。但是,高楼大厦易建,背街小巷难管。作为城市发展历史中形成的这些“毛细血管”,背街小巷点多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稍不注意还可能引发一些矛盾和问题。对于执政者来说,这是一个烫手山芋。
不过,长沙在背街小巷改造这一“民心工程”中办出了气魄、办出了特色。历史资料数据显示,长沙于2004年实施了“一六”工程,即投资1亿元改造背街小巷100条,建设公共厕所60座。2005年,长沙市委、市政府再次挥出大手笔:继续投资10亿元,改造413条背街小巷!两年时间内,长沙共提质改造513条背街小巷,其中包括12条历史文化名街名巷、20条特色街巷。全市共改造道路14.8万米,共铺设水泥、沥青路面224万平方米,安砌侧平石35万套米,安装排水管道17万米,新建排水井12317座;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新增行道树9000株,新增花灌木1467万株、草皮1万平方米;安装果皮桶5846个,安装路灯杆941根,新建和改造站厕159座……
长沙通过背街小巷提质改造,改善了旧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保护了文化遗存,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这是长沙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对背街小巷大规模的集中提质改造,也是让广大市民无不拍手称赞的“民心工程”。一条条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一条条背街小巷改出了美丽、改出了民生。因此,2006年长沙市能够捧回“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实至名归。
当初,为了把这一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各级政府按照“市区联手、共同建设”原则,由长沙市城管部门牵头协调,市直各部门协同配合,做到了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综合整治、提升品位,既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又保护了文物,保护了小街的文化底蕴,突出了特色街巷和精品街巷建设,凸显浓郁的古巷风情和绵延的历史文化。据了解,当时有70多个市直机关单位分别参与了一条街巷的提质改造,打造了“新闻一条街”“科普一条街”“消防一条街”“ 环保一条街”等街巷,这些街巷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精彩纷呈。
赐闲湖街巷是一条位于开福区民主东街街道辖区的老街,修整后全长430米,宽5.1米,已成为长沙最有名的历史文化街巷之一。在这条幽静秀美的小巷中,有辛弃疾雕像广场、赐闲湖故址纪念碑、赐闲湖传说故事壁画、科学文化长廊以及邻巷巡道街残存的贡院高墙与界碑等旧址。当年曾有人如此描述这条改造后的百年老街:犹如一位古典的女子,它将城市的喧嚣抛在背后,取而代之的是历史的厚重和宁静。
总长度137米的白果园,是一条仿晚清风格改造的小巷,如今依旧黛瓦青墙,焕发着不一样的风采;203米的化龙池曾是长沙八大公沟所在,小巷经过整修,全面恢复了清代时的原貌;定位为“科普一条街”的晓园路,如今仍然可见当年改造后留下的主题雕塑和设施;以环保为主题的文运街整洁清新,走在这里让人神清气爽;古典与现代在藩后街交融出一种独特的美感,给城市带来别具一格的气质;传说药王孙思邈曾在此洗药的大古道巷,经过改造恢复了从前的面貌。此外,还有太平街、坡子街、潮宗街、连升街、便河边、清水塘路、湘春路、梓园路、菜园路……
小巷换装,万众情牵。在人们眼中,一条街巷就是一个故事,在人们心里,一条街巷就是一段历史。
高标准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
阿婆又似初笄女,头已梳成待君看。梳理历年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从2004年开始,长沙逐年对背街小巷进行大规模的提质改造,至2015年已累计改造背街小巷600余条。2016年,又提质改造老旧社区50个、背街小巷100条,启动国内首条历史步道建设,城市小巷旧貌换新颜。2017年,全市222个老旧社区和部分老旧公租房小区提质提档深入实施,湘江两岸和主干道亮化提质,城市更加清爽靓丽。2018年,改造老旧社区50个,建成15分钟生活圈241个,新建历史文化步道32.8公里,另打通了6条瓶颈路、断头路。2019年,长沙将提质改造老旧小区50个以上,精心打造白沙液街、潮宗街、文庙坪等历史街区,保护贾谊故居等历史遗存,让一条条老街古巷留住长沙记忆,传承历史文脉。
可见,长沙扮靓城市背街小巷的脚步从未停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探索一直在进行。近年来,长沙更是把背街小巷改造和城市更新建设有机融合,成为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有力注脚。
“居住环境好了,住这里又方便又舒服,再也不想搬家的事情了。”家住天心区坡子街街道八角亭社区三兴小区的曾习周说,原来带着老人住在这里每天都想搬离,也不想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就因为小区环境太差,实在影响心情。“前两年小区提质改造后,楼道粉刷得干干净净,电线整齐了,护窗雨棚统一规范换新,每家每户还安装了油烟净化器。”曾习周开心地说。
八角亭社区地处繁华的市中心地带,临街四周高楼林立,商户众多,背街小巷里多是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甚至还有年代更久远的棚户区。曾经,这里的小区路面高低不平,污水横流,车辆四处违停,墙面损坏发黑、贴满“牛皮癣”,电线到处乱搭,居民生活质量不高。2017年9月,小区启动提质改造,90天的时间给社区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改造后的小区路平了、线齐了、绿多了、灯亮了、水通了、车畅了,楼道和墙面干净整洁,焕然一新。
2018年7月,天心区城南路街道启动了对熙台岭巷以“戏台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改造。该巷道北至城南西路、南达白沙路,是民国年间连接天心阁与白沙井的一条背街小巷,小巷总长约700米。深入挖掘历史记忆、长沙故事,城南路街道优化整体设计,分别在熙台岭巷29号沿线和兴隆庵口突出“戏台文化”主题墙绘,并对熙台岭巷18号、席草田1号围墙制作明清风格建筑修缮。通过特色改造,从点上找记忆,从巷上找味道,从面上找风貌,唤起民众历史记忆。目前,该改造工程已完成90%,预计11月底前全部完工。
在背街小巷提质改造的过程中,长沙多部门协调联动,城管、国土、规划、文化、公用事业、园林、电力电信、燃气、环卫、市政等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工程建设。高标准的规划、高品位的建设、高水平的管理缺一不可。长沙市委、市政府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结合背街小巷两厢排水的要求以及建筑特点和人文景观特色进行了工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城市发展趋势和历史名街保护要求,注重路网改造成型。在街巷改造规划设计上,既充分体现了长沙独特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品位,再现了长沙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湖湘文化,也充分考虑当前交通网络现状,重点解决交通瓶颈问题,同时也兼顾了街巷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在背街小巷提质改造中,长沙对历史街巷实施的是保护性改造,坚持“修旧如旧”原则,重点保护其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历史风貌,以达到丰富历史文化街巷视觉效果的目的;重点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对各历史街巷内的著名历史文化遗址、历史典故、古井、古树名木制订了专门的详细设计方案;重点注重历史街巷中现存的老麻石路面的保护整修,新铺设的麻石路面采取传统的铺设方法,使长沙麻石铺路这一特色重现光彩。而且,在背街小巷提质改造中坚持做到建管并重,每条街巷改造竣工后,管理工作及时跟进,组织街道和相关部门对改造的街巷两厢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有针对性地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做到改造一条、检查一条、亮化一条、靓丽一条。
近年来,长沙市通过对背街小巷提质改造,不仅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旧城区居民的人居环境,还树立了城市形象,打造了城市品牌,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向长沙聚集,增强了城市综合实力,给其他城市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带来有益启示。
荣誉新篇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 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看着舒心多了,你看这地面多干净,人走车走都很方便。”银星路的老住户宋爱莲如今每天面对社区改造后的道路,深感欣慰。长沙持续推进对老旧社区的提质改造,同时进行交通微循环改造,打通了城市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把实事做进了居民心里。在长沙各级政府部门眼里,主干道只是一座城市的“面子”,而背街小巷则是“里子”,更多的市民居住在背街小巷,所以就要做到表里如一,不仅面子要“大气”,里子更要“靓丽”。
背街小巷作为市民群众的生活场所,其治理的效果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能力,最能反映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是否真正延伸到了细枝末节。今年,金盆岭街道对黄土岭路进行提质改造,凸显“诗词文化步道”特色,有效将“一圈两场三道”建设与老城区有机更新工作相结合,不仅使老街得以保护和修缮,还梳理道路微循环系统,增加停车位规范停车,对人行道路面进行修复等,方便居民出行,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以诗词文化为主题的人行步道改造,提炼了街区文化,融入了古诗词文化,通过从西周到明清的经典诗歌的集中呈现,修人文以润繁华,为闹市街区注入文化气息和人文情怀,极大地丰富了生活圈居民的精神生活,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美丽城市”是“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城市的绿色发展和人居环境优化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长沙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不断优化空间结构,促进产业集聚,增强功能配套,持续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今年1月22日,长沙更是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城市人居环境局。今年3月,长沙与沈阳、南京、厦门、广州、成都等11个城市又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城市体检评估试点城市。
长沙市城市人居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周飞介绍,近年来,长沙在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方面还有一大批典型案例,如棚户区改造工作、老城区有机更新、“一圈两场三道”建设,长株潭绿心地区保护、三年造绿行动、黑臭水体治理、城区交通畅通工程、社区提质提档三年行动等。特别是棚户区改造工作,“四增两减”“市级统筹”“有机棚改”等创新性措施成效显著,为长沙棚改成为全国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长沙棚改工作已经连续4年获得国家级表彰激励。
作为全国首批城市体检评估试点城市,长沙坚持先行先试、边干边试,目前已制订《长沙市城市体检自检工作方案》,启动“1+2+4”三级协同工作模式试点,即市级城市体检,芙蓉、开福两个区级城市体检和4个街道城市体检。在探索过程中,长沙正在积极研究“城市更新”“微改造”系列政策,旨在探索城市“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环境再造”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今年将重点完成1个市级城市体检报告和试点区、街道城市体检工作,出台城市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启动实施一批街区“微改造”项目。“我们将以评估治理效果为导向,建立起‘一年一体检、两年一评估’的工作制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周飞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建设更加便捷、更加宜居、更有温度的“美丽长沙”既是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也是城市品质的基石,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长沙正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新格局,全力推动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让长沙成为一座“儿童友好、老年关爱、青年向往”的城市,成为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文明之都。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