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长”情深 携手共兴 长沙与非洲高质量高水平交流合作结硕果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捷萍 伍玲 杨蔚然 胡兆红)6月27日,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启幕。多年来,跨越万水千山,长沙与非洲在经贸、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日益紧密;在互补共赢的同时,“非长”情谊不断升华。
投资热土 长沙对非投资项目遍布26个国家
6月12日,长沙直飞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定期航线正式开通,肯尼亚小伙Kiptoo来长沙只需要11小时30分钟。
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长沙正逐渐成为湖南对非合作的“排头兵”。
近年来,非洲已成为众多长沙企业投资贸易的首选之地,一大批长沙企业纷纷走进非洲。2000年至2018年,长沙在非洲的投资项目累计74个,投资总额5.08亿美元,占全省半壁江山。一大批长沙的产品、服务、技术、装备、标准随之走进非洲。
从2001年起,威胜集团对埃及、坦桑尼亚、南非、马里等非洲国家开展贸易,出口智能电表、水表等,并针对非洲市场自主研发出多个产品系列,对非业务占到其海外业务的七成以上。去年,该企业在坦桑尼亚投资的工厂也投入运行。
“长沙企业对非投资呈现出新趋势,开始从单纯投资向深度扎根转变,且投资意愿更加主动积极,正不断适应和满足非洲投资需求的变化,呈现出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格局。”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2009年湖南路桥在参建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时发现,该国水泥市场严重依赖进口。看到里面蕴藏的商机,湖南路桥决定投建水泥厂。2013年刚果(布)FORSPAK水泥厂正式投产运营,年产高标号水泥能力达30万吨。这不但解决了刚果(布)水泥短缺问题,还带动了当地水泥、物流等产业发展。
越来越多的长沙企业和项目落地非洲。项目分布在赞比亚、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安哥拉、尼日利亚、乌干达、乍得等26个国家,主要涉及矿业、农业、建筑业、纺织服装业、医药、服务业等行业。
贸易兴旺 商贸平台长沙创造
非洲的咖啡豆在中国热卖,中国的服装鞋帽在非洲畅销,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一个中非网络贸易平台在长沙悄然生长。
6月26日,“网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正式上线,该平台是中非贸易伙伴跨语言、跨时区、跨洲际的经贸大通道。
“在Kilisupply网站上,平均每天有超过200条来自中国采购商的求购信息。非洲产的鲜花、坚果、水果、红茶、咖啡、葡萄酒、木雕、手工艺品受到青睐。” “网上中非经贸博览会”运营商KilimallCEO杨涛介绍,非洲企业通过该平台从中国批量购买制造机械、工业设备、照明和建筑材料等商品,能享受10%~50%的价格优惠。而中国消费者通过该平台购买非洲的咖啡、坚果,只需2~5天即可收到货品。
“非长”之间,经贸相融相通,进出口额一路走高。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长沙与非洲外贸进出口额达到7.3亿美元,同比增长90.5%。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多长沙企业走进非洲,也带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机电设备、电子产品、新能源设备等“长沙制造”出口到非洲这片热土。
“‘长沙优势’与‘非洲禀赋’非常契合。” 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长沙与非洲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从长沙的出口品种来看,除了传统的纺织、服装等初级加工产品输出非洲之外,成套机电设备、大中型工程机械、电子产品、新能源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也有明显提升,这一现象说明长沙和非洲之间的经贸往来正朝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乘着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这股东风,长沙与非洲的合作,正向着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新阶段迈进。
抱团出海 打造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
在非洲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以东的阿达玛市,有一片120余公顷的土地,正崛起一栋栋现代化厂房,这是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的所在地。
2016年3月,埃塞俄比亚与湖南签订《埃塞俄比亚-湖南装备制造合作园区》合作备忘录,共建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该项目于2017年11月正式动工建设,如今已有累计13家企业签订了入园意向协议。
湖南与非洲的经贸往来已久,贸易方式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从最早的商品贸易、成立办事处,到建立分公司、建设海外产业园,再到如今共建工业园。
这既是双方顺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敞开怀抱深拥,也是双方深化产能合作的探索性尝试。
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是湖南主动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及中国省级政府层面在非洲推动建设的首个样板开发区。项目总投资3.5亿美元,占地总面积122公顷(1830亩),建筑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在产业定位上,工业园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型为导向的机械制造、建材建工、家具家电、纺织服饰等产业,将建成以外向型制造业为主,同时发展为工业园配套服务的仓储、物流、培训、商贸、医疗、餐饮等服务业,着力打造集工业制造、出口加工、商务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工业新城。
目前,工业园已规划形成工业生产用地、海关配套用地、综合配套用地、市政配套用地、商业配套用地等五大类布局。长沙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园区的开发建设,将为湘埃双方产能发挥、优势互补搭建良好平台,也将成为湖南产业和企业进入非洲的桥头堡。
援外医疗 白衣天使46年救治病人83万人次
塞拉利昂和津巴布韦,都是“一带一路”上的非洲国家。6月22日上午,中国(湖南)第21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和第17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从长沙启程,奔赴两地执行医疗援助任务。
这不是首次出发。1973年,湖南第一支援助塞拉利昂医疗队踏上热情奔放的非洲大地,开启湖南援外医疗的历史篇章;1985年,湖南又增加向津巴布韦派遣医疗队的任务。
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塞拉利昂病死率最高、死亡人数最多。“跨国航班停飞,国外人员撤离,边境贸易停止,我们却毅然选择坚守!”第5批援塞医疗队员胡金伟记忆犹新,即使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里,医护人员也必须穿着厚厚的4层防护服,戴3层手套,套4层鞋套,每完成一次任务走出隔离区,衣服都能拧出水来,最终取得援塞抗疫“打胜仗、零感染、全治愈”的战果。
2018年9月,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出现严重霍乱疫情,造成当地7000多人受到感染,32人死亡。第16批援津医疗队积极投身当地疫情的防治,宣传防治知识、指导用药就医,为当地民众购买大量亟需的药品、消毒剂,深入疫区霍乱处置医院临时病房,实地了解病人病情,提供医疗咨询和帮助。
岁月峥嵘。46年来,湖南先后派出长期援外医疗队员36批468人次、短期援外医疗队员13批157人次,医疗队共救治病人83万人次、完成手术20余万台,成功实施了许多以前在当地无法开展的手术。一批批湖南援非医疗队员带着使命出发,为祖国为湖南赢得荣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他们传承接力,与非洲人民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健康,铺就了一条健康之路、和平之路、幸福之路。
人文交流 奏响湘非友谊美妙乐章
热情奔放的非洲舞蹈、栩栩如生的非洲动物、古老神秘的非洲壁画……走进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沙坪小镇的河村非洲园,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非洲风情。作为全国首家以非洲风情为特色的农庄,自2018年7月开园以来,先后有来自乌干达、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的艺人来到这里传播非洲文化艺术。6月25日,湖南-乌干达文化旅游合作座谈会就在河村非洲园举行。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近年来,长沙与非洲之间日益密切的人文交流, 为中非友谊增添了美妙乐章。
很多人都记得2004年在湖南掀起非洲热的湖南非洲艺术节。从当年5月9日开始,参加艺术节的140多位非洲艺术家在湖南巡回演出。5月17日晚,带着古老遥远大陆的特有风情,来自埃及、埃塞俄比亚、博茨瓦纳、刚果(金)、肯尼亚、毛里求斯、尼日利亚、南非和坦桑尼亚等9个非洲国家的艺术团,在长沙联袂举办了一场精彩晚会,在长沙人心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记。
10年之后,2014年,湖南民族艺术团一行25人赴非洲参加贝宁共和国的国庆演出,并顺访喀麦隆进行文化交流。看到一群黑皮肤的儿童和青年演唱《龙的传人》《但愿人长久》,进行武术、书法、二胡表演,有板有眼的演出,中国风十足,湖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曹鹏泪湿眼眶。
长沙与刚果(布)布拉柴维尔市、乌干达恩德培市结为友好城市。随着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坚实,长沙向更多的非洲“小伙伴”发出了“好友申请”。
为推动湖南与非洲地方政府及民间的友好往来,长沙率先出台深化对非友好交流合作3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充分彰显长沙在深化对非友好交流合作中的省会担当。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