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闯非洲:身后是强大的祖国丨全家福家国情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琦 实习生 卢佳欣

  我是共和国同龄人

  我叫傅辰生,1949年10月22日生于湖南辰溪县。1970年,我被招工到原湖南省筑路机械厂,从学徒干起,到生产班长再到车间主任、书记。1984年和1997年,我曾两次到非洲卢旺达参加公路桥梁的援外工程建设工作,共历时4年。我是第一批闯非洲的湖南人之一,身在异国他乡,我更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作为共和国同龄人,我也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傲人成就感到无比自豪。

1999年,傅辰生一家的全家福。

  家国故事

  首次闯非洲成一生难忘经历

  “父亲给我取名为傅辰生,‘辰’字既有辰溪县的意思,又与‘晨’同音。我出生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如晨曦初现。”傅辰生拿出一张黑白老照片,照片中的他还是一名年仅5岁的小男孩。1954年,他们一家人来到长沙,傅辰生在长沙读完了小学和中学。1970年,21岁的傅辰生被招工到原湖南省筑路机械厂,成了一名学徒工。1984年,他已经成长为车间主任,负责筑路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路桥公司经过与多家外国公司的激烈交锋,中标了卢旺达基卢路项目,湖南路桥公司在此项目中“挑大梁”。技术好又是党员的傅辰生于1984年被湖南交通部门选派,到卢旺达参与基卢路建设。“那一年7月17日,我们先到北京参加集中学习,了解卢旺达国情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学了一个多星期。”傅辰生告诉记者,他们那一批被选派至卢旺达的基本都是湖南人,长沙人又占了大多数。这次闯非洲的经历,让他一生难忘。

  “大家当时都没出过国,这次出国前我们到出国人员商店购买了西装、领带、皮鞋。走出国门,代表的就是国家形象,大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出国了,才知道世界原来这么大;接触了外国的先进机器设备,我们也体会到了世界的科学技术进步。”在卢旺达,傅辰生首次接触外国的先进机器设备。设备上全是英文,他和同事就请教翻译、翻词典,了解设备性能。

  “卢旺达的官方语言是法语,但当地很多人说的却是本地土语,而且长得基本都一个样。语言不通给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我们都想办法去克服。”傅辰生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当地的工人,最多的时候他管着100多名工人。通过翻译,未系统学过外语的傅辰生与工人们逐渐熟识,时间一长,他也学会了不少当地语言。他选择了几名有文化、有特点且肯干的当地工人担任“工头”,工资发给“工头”后,再公平地发给工人们。

  当时的卢旺达极度贫困,而祖国却时刻关心着他们的生活,在伙食方面给予充分保障。“我们的伙食标准每人每月有200多美元,国家交通、外交、经贸等部门要求我们在卢旺达一定要吃好。”傅辰生和闯非洲的湖南人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在卢旺达工作期间他们修建了三条公路,获得了当地民众的尊重。1986年9月,傅辰生结束了首次闯非洲的经历,回到祖国。

傅辰生接受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专访。

  在异国,除夕夜最想念的是祖国

  1997年6月,傅辰生再次被选派至非洲,参与卢旺达第三条东西向国家公路——基基路的建设工作。“这时,中国的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威望比我们上一次来又有了很大提高。在异国他乡,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傅辰生告诉记者,卢旺达人迫切想发展,想学技术,他在当地也带了徒弟,培养了多名技术骨干。这次来卢旺达,中国援建队伍经历了疟疾的考验。虽然有队医,但队中有几人染上疟疾,还有队友因此牺牲。当地墓园中,有十余名中国人长眠于此。1999年4月,基基路基本完工,傅辰生回国。

  “在非洲工作的4年,我过了4个春节。卢旺达时间比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每年除夕,当地时间18时,祖国会敲响新年的钟声,我们也举杯跨入新年,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在那一刻,我们真实地感受到,在国外祖国是那样亲,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傅辰生说,身在异国他乡,除夕夜里最想念的就是祖国,他们会对着祖国的方向唱《我的中国心》,能够感受到自己身后有强大的祖国。

  今年6月,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开幕,傅辰生来到博览会展厅的卢旺达馆,与参展的卢旺达人交流。回忆起两次援非经历,他百感交集。“你们来卢旺达之前,我们国家没有这么好的公路。感谢湖南人修的公路,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帮助。”听闻傅辰生曾经两次参与卢旺达的公路建设,来自卢旺达的留学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同伴去年自费去了卢旺达,看看我们曾经修过的路。我也想趁现在身体好,再到那里去看看,看看年轻时奋斗过的地方。”傅辰生说。

  1991年,傅辰生被调到原省旅游局的汽车修理厂任厂长,1995年任外事车队队长,直到2009年退休。业余时间,爱好曲艺的他参加了歌颂、宣传中国好人和道德模范的曲艺节目的编写和创作,并且组织曲艺爱好者到长沙各地搜集好人故事,将他们的事迹用快板、大鼓、顺口溜、弹词等长沙地方曲艺形式向基层社区群众进行宣传。“我想用我们的余晖、余热为社会、为新时代做些贡献。”傅辰生告诉记者。

1986年,傅辰生和卢旺达当地的工人在当时的工棚前合影。

  家国感悟

  走过70年,弹指一挥间。70年我们经历了很多,与共和国一起成长,我感到骄傲、自豪。国家越来越富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日子非常幸福。我最大的感悟是: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家谈不上我们自己的家,没有祖国的强大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傅辰生

退休后的傅辰生有更多的时间钻研他的曲艺艺术,相声、小品等,他几乎都有所涉猎。图为傅辰生夫妻俩合影。图片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拍摄/翻拍

【作者:全媒体记者 刘琦 实习生 卢佳欣】 【编辑:易隽】
关键词:家国情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