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特别报道①丨菁华铺乡陈家桥村:“红色引擎”带动乡村振兴新步伐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以党建为“引擎”,积极探索,科学规划,多措并举增强村级“造血”功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去薄脱空”初见成效。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246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达到4027.02 万元,其中5-10万元(包括5 万元)的99 个村,10-15万元(包括15万元)的71 个村,15-30 万元(包括15 万元)的49 个村,30-50 万元(包括30 万元)的10 个村,50-100 万元(包括50 万元)的7 个村。
同时,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以大成桥镇鹊山村“土地合作型”、菁华铺乡陈家桥村“资源开发型”、喻家坳乡湖溪塘村“产业服务型”、金洲镇同兴村“物业经营型”、夏铎铺镇天马新村“乡村旅游型”五种经济发展模式,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10月30日,记者走进菁华铺乡陈家桥村,发现这里环境优美、庭院整洁有序,让人流连忘返。很难想象,在2014 年以前,它还是一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空壳”村。
变化如此之大的原因何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14年以来,陈家桥村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动群众,山变青了,水变绿了,路变宽了,村风民风更加淳朴,党群关系更加融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步增加,并获评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省级秀美村庄,让村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破土萌芽”
沿着木家湾屋场宽阔平整干净的沥青路,向阳而行。65 岁的杨德辉老两口正在山坡上切晒红薯片,满面春风,笑问记者从何来?
“别看我年纪大,我一年可有2 万多元收入。”杨德辉掐着手指喜笑颜开地告诉记者,在村里做保洁员一年有9600 元,在泽农土地专业合作社打工一年有5000左右,加上土地流转费、养老金,轻轻松松纯收入两万多元,“搭帮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我的日子可安逸了!”
曾几何时,“手中无米,叫鸡不理”是陈家桥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的真实写照。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以往因为没钱,村里的公共事业和公益活动很难开展。“村里开个会,村民很难凑齐,哪像现在要研究分红,开会时劲头足得很。”
“一个党员可以影响一帮人,我是党员,就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无私的为群众干事!”鸟窝山组党员杨志强如是说。如今的陈家桥村,党员把“村”当“家”来看待、来“经营”,切实增强了责任意识和“主人”意识,做到了困难面前有党员、关键岗位有党员、克难攻坚有党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显现。
陈家桥村紧紧抓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人心拢了,钱袋鼓了,村民把干部当成了自家人,也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
【多元经营】村级集体经济“百花齐放”
“村里帮我解决工作,还给了我两亩土地种蔬菜,既能领工资,又能照顾家人,我是很满意的。”该村贫困群众王建中所说的土地,是由村主导的种植基地。该基地免费为村民提供土地,村里帮助解决技术和销售问题。王建中的两亩辣椒地,一年能赚近1万元。
忆往昔,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让村民富起来,成为陈家桥村面临的一大难题。
难则思变,变则通。陈家桥村在摸清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理顺思路,按照国家推广“一村一社”的相关政策,成立泽农土地专业合作社为集体经营主体,采取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形式,与村民建立“保底+分红”“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提成”“代养收益+销售返利”等机制,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该合作社自2016 年成立以来,主动作为,服务创收,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翻番。通过凸显农业产业种植特色,实现供给侧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积极承接宁乡经开区农科园项目,与金健食品签订500 亩蔬菜种植合作协议,打造供给侧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示范点,已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近15 万元,并带动农民就业与增收。2019 年,村级又流转土地1000余亩成立薄荷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水果种植、采摘休闲项目,预计到2020 年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超50 万元,“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正在陈家桥人的辛勤与汗水中逐步实现。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