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牢“三个不能”责任 锚定“四个争当”目标系列报道之二】精神如炬,奋斗红土地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2日讯 据浏阳市融媒体中心消息 风从东来,浏水西去。浏阳河自岁月深处流淌,激荡着这片红色土地上传承不息的宝贵精神。
城区繁华的北正南路上,谭嗣同故居静静屹立在车水马龙中,如同“变法精神”早已融入每个浏阳人的生活;中和镇苍坊村敏溪河畔,胡耀邦故居迎来八方游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刻内涵依然指引人前行;道吾山下烈士陵园内,烈士纪念碑巍峨耸立,激励一代又一代浏阳儿女努力奋斗。
“自强不息、敢为人先”是浏阳人最宝贵的精神火炬,指引着浏阳人锐意奋斗、创新实干,一举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打通了当时全国第二长的蕉溪岭隧道群,承接了一项又一项的中央、省、长沙市重要改革试点,在全国百强县排行榜中不断争先进位。
今日,浏阳秉承着“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山水血脉,奋力走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浏阳路径”。
“江海狂澜尽东倒,却输浏水尚能西”
下了几天雨,昨日浏阳河双江口的水势略涨,两岸绿意更深。立于双江口大桥上,环顾两侧,皆是美不胜收的水墨画卷。
大桥下游不远,浏阳河双江口文化公园景色尤美。艺术墙上镌刻着古往今来吟诵浏阳河诗文的书法作品,其中就有清末民初的浏阳籍诗人刘善泽所作的《浏水棹歌》:“源头路远夹清溪,河底沙明净浊泥。江海狂澜尽东倒,却输浏水尚能西。”8月11日,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来浏阳调研,来到双江口吟诵了这四句诗。她强调,“浏阳河蕴含着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要保护好、传承好。”
与“大江东去”的常态不同,发源自大围山麓的浏阳河,向西而行,逶迤九道湾,注入湘江,奔向大海。浏阳河迂回向前行的特征,恰似浏阳人百折不回的个性。
这从上世纪90年代浏阳举全市之力修路,就可窥见一二。彼时,浏阳虽临近省城,但“困之于山久矣”。路不通、路难行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使得老区浏阳顶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1993年,浏阳撤县设市。同年2月,浏阳“以路兴县”,沿319国道线易地兴建全长近33公里的浏永公路。国道县修,在当时是全国首创,震惊了世人。
资金、技术、人员……重重难关如山,又被浏阳人一个个攻克。1996年,在部队待了17年的吴光高转业回到浏阳。他被分到蕉溪岭隧道管理所,参与隧道建设的扫尾工作。他介绍,凝全市之心、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财,历时3年的艰辛建设,319国道浏永高等级公路实现全线通车,成功对接长永高速,将浏阳至长沙的路程缩短17公里,时间缩短至1小时。
大道通途后,是豁然开朗的发展格局。浏阳于1996年摘去“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浏阳经开区(高新区)也在319国道路旁崛起,高擎起浏阳工业强市之梦。
此后几年,浏阳更是在“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精神的指引下,创造了多个“全省第一”:敲响国有土地有偿出让“三湘第一锣”;成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的湖南唯一“代表”;在全国第一批“吃螃蟹”探索农房抵押融资;创建全省首个金融安全区;核发全省第一本林地经营权流转证……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浏阳精神依然激荡,助推“交通融城”的脚步不断迈进。
自2002年起,浏阳先后建成浏东、大文、浏跃、永社4条高等级公路;从2008年起,相继建成长浏、浏醴、大浏3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7.3公里……
不单构建了“对外大开放”的交通格局,浏阳内部交通更是实现了大循环。近几年,随着西北环线、道吾山路相继通车,城市的骨架日益舒展,城区面积扩展至50平方公里,千年古县从“城在山中”变成“山在城中”。
如今的浏阳,已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大动脉、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县乡村公路为支脉,辐射全市各个村落的立体交通网络,即使是在偏远的小河乡,也能在20分钟内上高速。
浏阳人民在感叹变化,更在畅想未来——7月底召开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构建立体交通网,拓宽开放通道,着力打造高速、高铁、航空三位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格局,建设交通强市。
承诺有声,践诺有行。8月19日,在金阳大道三期起点(集里段)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不断,运输车辆来回穿梭。作为浏阳连接长沙主城区的一条无费快速通道,金阳大道一、二期工程已经建成通车,三期工程已于6月15日全线动工,预计明年10月前竣工通车,将进一步连通浏阳主城和金阳新城,助推浏阳融入长沙半小时经济圈。
高铁时代,脚步日近。今年3月17日,浏阳召开长赣高铁浏阳段项目建设调度会,加快推进项目开工建设。长赣高铁全长429.5公里,共设站10座。从长沙西站由在建常益铁路接出,经浏阳、萍乡、井冈山,至终点赣州。其中,浏阳市境内线路长62公里,经过9个乡镇(街道),设浏阳站1座。
航空时代,未来可期。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浏阳将无缝对接黄花机场T3航站楼建设,推进永和通用航空机场加快落地。
千年以降,浏水奔腾。这是一种特别深沉的力量,这是一种一往无前的斗志,这是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如今,这一切已经融入了浏阳人的血脉,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
近日,中央《党史学习教育简报》刊发《铭记党史军史永固红色江山》一文,聚焦了浏阳用好党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典型做法。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热土、“将军之乡”,浏阳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深入转化学习成果,全面激发发展动力。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回首浏阳发展史,浏阳人越是艰险越向前,无不映照着干群凝心聚力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攻坚克难的狠劲。
4月17日,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朱东铁在全市主要负责干部会议上表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以“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接好历史的“接力棒”,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创新实干,担当作为,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新浏阳建设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唯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厚望重托,才能不负这片红色的土地。深知这一点,浏阳新一届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结合工作实际,聚焦重点部门,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研究发展路径,找出解决基层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
履新首月,朱东铁步履匆匆,聚焦浏阳经开区(高新区)发展、苍坊旅游区5A级旅游景区创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把脉浏阳发展。
今年7月以来,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来势汹汹。为了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朱东铁,浏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雄文多次连夜召开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部署相关工作,要求一手抓实抓细防控措施,一手抓好抓牢经济运行调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市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督查疫情防控责任落实情况;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扛牢责任,吹响疫情防控的战斗号角;广大党员干部担当实干、冲锋在前,把党旗插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全市医护人员、志愿者、市民响应号召、同心同向,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镇头镇北星村地处镇头镇西部,是浏阳的“西大门”。北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正国是疫情防控的“守门员”,他轮流在北星村8个疫情防控监测点值守,对来往车辆进行排查,还背着30多斤一桶的消毒液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彭正国的儿子受到他的影响,也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党员干部是冲锋者、守护者,带领大家守护平安健康;经济社会发展中,党员干部是奋斗者、领路者,带领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2020年年底,34岁的党员李铮毅然放弃了年薪40万元的央企高管职务,回到大围山镇田心桥村,通过选举成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成为大围山镇最年轻的村级党组织书记。
年轻的李铮有头脑、有干劲,上任后迅速制定了田心桥村的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工作重点。在新的支村两委的多方奔走和努力争取下,田心桥村基本还清村级60余万元债务,并投资30余万元新修、改建村级道路3条,新建农田水利设施两个,修复河堤200余米,村民们纷纷点赞:“这次换届真正换出了新气象!”
作为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椒花水库工程(浏阳部分)涉及全市10个乡镇,其中大坝枢纽区和淹没区所在的达浒镇,征地移民涉及45个村民小组,需征地7000余亩,应搬迁房屋499栋,征地面积大、移民安置户数多,任务艰巨。
针对水库移民提出的问题和诉求,镇村干部以热情的态度、高速的效率服务移民,帮助移民解决建房、购房等各方面的问题,对移民反映的诉求做到“事事有回音”。6月9日晚,达浒镇椒花水库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指挥部办公室灯火通明。达浒镇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中心主任肖洒说,为充分保障项目进度和村民合法权益,“白+黑”“5+2”已成为工作人员的常态。
回望浏阳成就和变革,离不开千千万万“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接续奋斗:假期连续值班,病逝在应急岗位上的“三牛”干部陈建;五次援藏,带领当地群众发展养蜂业的“最美支边人”伍国强……在抓改革、谋发展的过程中,浏阳党员干部始终以百姓心为心,以人民福为福,尽显责任和担当。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8月11日,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来到浏阳,并与浏阳市领导班子座谈。她强调,要牢记“党和人民的厚望重托不能忘”“红色浏阳的优良传统不能丢”“数十年来的大好势头不能减”三句寄语,在跑好“十四五”新征程第一棒、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归零”的心态、“赶考”的状态、奋斗的姿态,奋力交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优异答卷。
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就要全力以赴,夙夜在公,为这片土地去拼,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奋斗。时至今日,再次通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人民”二字始终力重千钧。
学位、厕位、床位、车位,小事不小,一头连着地方的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人民的高品质生活。4月12日,结合“四位”建设,浏阳正式发布2021年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向全市人民作出庄严承诺:将通过实施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办成一批群众最关切、受益最直接的民生事项,切实提升浏阳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十件重点民生实事既是浏阳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足实际拿出的具体举措,同时也是完善硬件补短板、深度释放民生红利的重要抓手。
目标已定,关键在“干”。为了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稳步推进、落实到位,我市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明确各项目的实施主体、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并将民生实事工作纳入对各单位的绩效考核。
目前,民生实事项目稳步推进:市教育局负责的“新改(扩)建学校21所”项目,楼前小学、乌石完小附属幼儿园、丁家幼儿园已完成建设,将于今秋开学;市人社局负责的“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7万人次”项目,已经超额完成;市卫健局负责的“改善医疗设施”项目,集里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为群众就医创造了较好的就医环境;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的“实现村村通公交”项目,城乡公交一体化已正式运营;市民政局、市残联负责的“提高低保和困难对象补助标准”已100%到位,让困难群众得到实惠,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5年,浏阳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大力统筹财政资金向民生倾斜,民生改善快步向前,社会事业改革凸显成色十足的“含金量”:4926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携手奔小康”工作连年获评省级先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840元,人民生活更为宽裕;新人民医院、新博物馆、新图书馆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投入使用;新建学校22所,改扩建学校38所,新增学位4.6万个……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浏阳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实干苦干大干巧干,是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感。
实干,促进了民生改善;实干,推动了项目发展。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浏阳实干出实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项目落地建设。
今年3月28日,总投资70亿元的雅士林长沙(国际)蚕桑丝绸智造产业项目在浏阳经开区(高新区)开工。雅士林集团董事长范茂林在开工仪式上表示,园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亲商、重商的招商理念和高效的服务态度,都是项目选择在此落地的原因。据悉,在引进雅士林项目的过程中,园区相关部门主动对接、靠前服务,不仅是在手续办理上加快速度,更是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土地交付,确保了项目当年签约、当年便开工。
同样的高效率,体现在中康信达全球医疗科技展示交易中心长沙馆项目的引进上。5月22日,长沙投资环境推介会在北京举行,总投资10亿元的中康信达项目与浏阳经开区(高新区)正式“牵手”。7月5日,该项目便动土建设,从签约到开工仅1个多月时间。
近日,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浏阳各项目工地挖掘机日夜轰鸣,工程车往来穿梭,合奏出一曲振奋人心的交响!
伟大梦想从来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市各级各部门正紧紧围绕“挺进前五强”奋斗目标,扛牢“三个不能”责任,锚定“四个争当”目标,以必成之心,入艰难之境,创未有之业,续写无限荣光。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