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血泪湘北抗战史 “万国牌”弹药惊现汨罗江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0日讯 据华声在线消息:6月18日,76年前的这天,日寇再次侵占长沙,第四次长沙会战宣告结束。据史料记载,自1938年11月岳阳沦陷以后,中日两军即开始在湖南湖北一带排兵布阵,驻湖北武汉的日寇第11军先后从鄂南、湘北、赣北,4次向长沙发动大规模进攻,意图夺取湖南省会,进而南下广州,打通南北大动脉。
为了阻挡日军,中国军队在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分设4道防线。近日,汨罗市红色收藏家彭彪和儿子彭胡湾在整理这些年来收藏的子弹壳时发现,汨罗江防线战争激烈,汨罗江畔出现了“万国牌”弹药,即由很多国家制造的弹药。
走进汨罗市大众南路红色收藏馆,犹如走进了一个小型历史博物馆。锔瓷、“努力救国”茶壶、沙家浜黑胶唱片、“天路”青藏铁路通车纪念章……一件件老物件琳琅满目,无不诉说着近百年的中国历史。
长条桌上摆放得整齐的塑料袋,里面装有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子弹壳。“这是近20年来从汨罗江南渡桥至新市镇段收集到的子弹壳,包括弹头、弹壳、马尾雷等,大概有1000多个。”彭彪是汨罗市知名的红色收藏家,他将这段收藏故事娓娓道来。
近期,彭彪父子俩开始清洗和整理这些子弹壳。因年代久远,弹身锈迹斑斑。为了清洗干净,父子俩指尖的皮磨掉了几层。经过连日来的努力,子弹壳已被分门别类。
记者发现,很多子弹壳圆圆的一头,都刻有字母和数字等标识。“这是代表什么呢?”记者问。
“那是厂家代码和制弹年份。也正是有了这些标识,我们才能分清子弹的来源。”出生于1993年的彭胡湾,从小跟着父亲,也成了一名红色小收藏家。他说,为了鉴别子弹来源,他们还邀请了国内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并详细翻阅《战争遗留旧杂式弹药标志识别大全》进行核实。
“比如,Ⅶ36这个符号,代表着1936年生产的‘英七七’子弹,口径7.7毫米。”彭胡湾说,“不过,因有些破损严重,也有些锈坏了,实在辨识不了。”
从整理出的子弹壳,彭胡湾发现,汨罗江这段发现的弹药五花八门、来源广泛。有汉阳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广东兵工厂、济南兵工厂、石井兵工厂、奉天兵工厂、金陵兵工厂、德州兵工厂、第20兵工厂、第25兵工厂、第40兵工厂、重庆手榴弹厂、江南制造局等诸多兵工厂生产的弹壳,另外还有仿德国造的M24式手榴弹以及蒋造二三式手榴弹壳。
“我们还发现了很多由美国、英国、比利时、加拿大、土耳其、葡萄牙、印度、挪威、捷克、奥地利、匈牙利、澳大利亚、南非、西班牙等国家制造的弹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沙俄时代的步枪弹露面了,后期苏联时代生产的弹药也来了。更有甚者,德国的一战‘老爷弹’居然也被发现了。”彭胡湾说,“更离谱的是,纳粹的定制子弹、西班牙内战定制的子弹都出现了;清末时代的弹药,也重新走上了抗战的前线。”
“‘八竿子打不着’的弹药都到了汨罗江,这说明当时中方武器的薄弱,也说明中国军队打仗的艰难。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谁愿意东拼西凑用这么多杂乱的武器弹药,甚至用一些‘老爷弹’打仗呢?”彭彪补充道,电影《集结号》中,连长谷子地在片中拿一把“英七七”说,“这枪真的不好使。”经资料核实,这也是因为子弹极其难找的缘故。
“相比而言,日方使用的品种规范标准单一,这说明日军国力强盛,当时武器已实现系统化和标准化,其步枪基本是常见的有坂6.5毫米步枪弹,即三八式步枪弹。”彭彪说。
“汨罗江上出现的‘万国牌’弹药,它们见证了当时的血泪抗战史,也证明了中日双方实力的巨大差距。”彭胡湾说,“尽管如此,中方军队仍然没有退缩,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顽强地抗击侵略者,用血与火完美诠释了湖湘文化中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