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长沙振翅飞向更“高”处
五年逐梦日,一朝圆梦来。
21日下午,国新办举行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发布会,《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也正式公布(以下简称《总体方案》),7000多万湖南人民翘首以盼,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
据悉《总体方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服务国家战略、聚焦湖南特色、发挥片区优势,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推动实现“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的三大特色战略定位。
长沙是湖南自贸区的核心片区,将重点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突出临空经济,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电子商务、农业科技等产业,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
高端装备制造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伍玲
未来,随着湖南自贸区的获批设立以及深入推进,将给长沙制造业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长沙晚报记者一一进行解读。
数字化迎来发展新机遇
《总体方案》提出,湖南要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适配中心和运维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促进智能终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成立湖南省工业技术软件化创新中心,支持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和“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发展。
2015年以来,长沙致力于以智能制造为统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以千计的工业企业完成了智能化升级,形成了智能制造“长沙模式”。如今,随着湖南自贸区的设立,长沙制造业企业将在实现智能化的基础上,加速向数字化迈进。
在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身兼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一职的马云表示,数字化是企业活下去的关键,数字技术可以降低企业的推广成本、渠道成本、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
数字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以来,湖南、长沙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大力开展基于 5G 的工厂内外网络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在优势产业集群推广应用,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打造一批典型示范应用场景。长沙经开区成为湖南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
显然,当前长沙已阔步走在数字化的道路上,随着湖南自贸区的设立,将进一步坚定长沙走数字化路子的决心,加大数字化改造力度。
“两头在外”企业福利享不停
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湖南自贸区将要推进的另一个任务。未来,湖南将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境寄递服务网络、国际营销和服务体系。
在对接“一带一路”方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华自科技等长沙企业都已做出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不俗成绩。来自三一重工今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三一实现国际销售收入63.92 亿元,好于预期,在北美、欧洲、印度、澳大利亚、东南亚等主要市场挖掘机份额均大幅提升,东南亚部分国家已取得第一的市场份额。
《总体方案》提出,将支持区内装备制造企业建设全球售后服务中心。在依法依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在自贸试验区的综合保税区内积极开展“两头在外”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工程机械、通信设备、轨道交通装备、航空等保税维修和进口再制造。研究支持对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外开展“两头在外”航空维修业态实行保税监管,探索开展“两头在外”的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业务试点。简化汽车维修零部件CCC认证办理手续。
2017年,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后,黄花综保区大力引进和发展航空偏好型产业,构建电子信息加工贸易、进口海鲜水果、跨境电商、进口医药四大产业链集群发展模式,其中引进“两头在外”的SMT生产线近百条。
今年上半年,黄花综保区累计实现进出口额31.07亿美元,分别占湖南省、长沙外贸总量的10%和20%以上,同比增长49.59%,业绩于困境中真正实现“逆势上扬”,继续领跑湖南省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
政府购买形式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一直以来,科技成果被享用而科学家无法享受到创新红利,很多科技专利多年待字闺中不为市场所知,这些都是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问题。
湖南自贸区获批后,这一情况将得到极大改善。
记者了解到,《总体方案》提出,将构建以完善重点产业链为目标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清单,以政府购买服务、后补助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支持将绿色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清单。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强化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目前,长沙现有全日制高校58所,其中本科院校24所、高职专科院校34所,每年申请和获颁的发明专利数以千计,随着政府力量深度介入,探索校地、校企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可以让更多的实验品转化为产品、商品,让科技成果走出象牙塔。
为更好地保护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根据《总体方案》,湖南、长沙还将完善有利于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结合区内产业特色,搭建针对性强、便利化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培养知识产权服务人才,构建一体化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
高端现代服务
突出临空经济,创新引领现代服务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鑫矾
根据《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突出临空经济”和“打造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意味着长沙在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中将担任更加重要的角色。
实现湘粤港澳文创优势资源对接
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
《总体方案》明确,在打造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方面,长沙将进行诸多试点任务,包括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市场一体、标准互认、政策协调、规则对接。允许港澳金融、建筑、规划等人员在自贸试验区从事相关服务业并享受国民待遇。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对接,促进教育行业融合发展等。
《总体方案》还明确,将加强湘粤港澳四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优势资源对接,积极打造全球领先的5G视频和电子竞技产业基地。
开展经停第三国航空客货运业务
不沿边、不靠海,长沙开放“靠蓝天”。
在此次《总体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长沙要“突出临空经济”。要畅通国际化发展通道,在对外航权谈判中支持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获得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航权安排,开展经停第三国的航空客货运业务。增加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国际货运航班,建立进口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水果集散中心和进口医药物流中心。
近年来,长沙不断织密国际航空网络,从亚洲延伸至全世界。2014年,湖南开通长沙至法兰克福航线,这是湖南首条洲际航线,成为湖南与欧洲的空中桥梁。如今,长沙构建了辐射国内国际、连接五大洲的航线网络,并初步构建起通达全球的国际货运网络,全面对接欧盟、美国、东盟三大贸易体。
依托完善的国际航空网络,长沙临空经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长沙进出口总值1045.6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长沙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8%,从三大核心园区拓展至内五区,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此外,长沙的高铁黄金“十”字也进一步释放了普铁货运能力,让中欧班列(长沙)跑出了加速度,位居全国前列。长沙新港通江达海、物流全球的优势也进一步得到了体现。
因此,《总体方案》也进一步明确,将实现自贸试验区与长沙金霞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发展,提升中欧班列(长沙)运营规模和质量,加快发展长沙陆港型物流枢纽。推进跨境电商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研究开展高铁快运。
允许港澳专业人才提供专业服务
事因才成,业因才兴。要打造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人才是关键。
从“筑巢引凤栖”到“花开蝶自来”,长沙近年来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大的诚意拥抱人才,在人才引进及培养等方面推出多项有“含金量”的措施,鼓励一大批实干人才、创新人才积极投身长沙经济社会建设大潮。
记者发现,此次《总体方案》中对自贸区人才引进和流动给予了更大的支持。
比如,在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允许港澳人员在自贸试验区从事相关服务业并享受国民待遇。授权自贸试验区制定相关港澳专业人才执业管理办法(国家法律法规暂不允许的除外),允许具有港澳执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规划等领域专业人才,经相关部门或机构备案后,为区内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此外,还将支持湖南省对本省高职院校招收香港学生实行备案。鼓励具备内地招收资质的香港院校增加在湖南招生名额。
中非经贸合作
中非经贸深度合作,非洲咖啡飘香长沙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捷萍
湖南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是湖南自贸试验区三大任务之一。如何形成中非经贸合作“湖南模式”?长沙将发挥什么作用?记者进行了采访。
非洲咖啡飘香长沙
走进高桥大市场西大门的非洲咖啡街,浓郁的咖啡香扑鼻而来。街道两边售卖着来自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卢旺达、坦桑尼亚等地的优质咖啡原料,还有咖啡师为你现场冲泡咖啡。
这条非洲咖啡街,经营面积共5000余平方米,聚集了20余户咖啡商户,代理雀巢、卡士、味全等国际品牌。其中年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商户10余户。从8月18日开街以来,一直客流如织。
当日,湖南-非洲三国贸易合作推介会同步举行,坦桑尼亚、加纳、埃塞俄比亚等三国驻华使节出席。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湖南今年首场对非重大经贸活动,标志着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首批子中心正式落户湖南。
湖南高桥大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亚娟介绍,与非洲咖啡街同时亮相的非洲坚果集散中心,已有近两百家商户入驻,将会从非洲直接进口腰果、夏威夷果等。
湘非贸易逆势上涨
高桥大市场是湘非深度合作的缩影。近年来,湖南与非洲经贸合作基础较好、产业契合度高、市场互补性强,在地方对非经贸合作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2019年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成功举办后,湖南与非洲经贸合作日益密切。
去年,湖南对非洲进出口额35.4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全国排名第九位,中部六省居第一位。120多家湖南企业投资非洲,实际投资额突破10亿美元;一批对非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如袁氏种业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杂交水稻种植项目,隆平发展加纳玉米种植项目,非洲可可中国营销中心项目等。
近日,满载埃塞俄比亚AEGG皇后庄园玫瑰鲜花的飞机,从当地博莱国际机场起飞,48个小时内抵达长沙。“这一趟看似平凡的花卉物流实则非凡,它是中非多方机构跨国通力协作的成果,实现了‘中非速度’的里程碑式突破。”湖南跨境新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聂犁表示。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全球经济面临极大不确定性,非洲大陆也遭遇严重冲击。但湖南对非洲进出口额逆势上涨,今年1-6月,进出口额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全国排名第八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其中,湖南从非洲进口7.7亿美元,同比增长36%。
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一期9月建成
为扩大中非经贸合作,湖南出台了相关政策着力建设对非经贸合作长效机制,促进与非洲在产能、科技、教育、旅游、文化、卫生、友城等领域合作,打造中国地方对非合作示范高地。
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构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长沙将办好中非经贸博览会,建设非洲在华非资源性产品集散和交易中心,探索开展中非易货贸易,支持设立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拓展中非地方合作,鼓励与贝宁、布基纳法索、乍得、马里等非洲棉花主产国开展定向合作,支持扩大进口非洲咖啡、可可、腰果、鳀鱼等优质农产品,拓展长沙与肯尼亚等非洲国家空中客货航线,实施对非人力资源培训有关项目等。
刘亚娟介绍,位于高桥大市场的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一期项目将于9月建成,主要涉及坚果、咖啡、可可等非洲的非资源性产品交易,二期还将进一步扩展园区金融、进出口服务等功能:“我们对于中非经贸合作的促进主要涵盖4个版块,包括中非进出口产品双向集中展示、交易、推广,对非出口产业的聚集区,还有中非经贸企业的孵化服务和打造中非金融服务平台。”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