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民生奔小康——“辉煌十三五”浏阳发展系列报道之六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巍 什么是小康?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美好的图景,都有一份更加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看着浏阳河中学附属幼儿园从一片荒地拔地而起,住在附近的张女士立即将女儿从民办幼儿园转到这里:“距离更近、环境更好、费用更低。”她连用“三个更”来表达欣喜。 来浏阳参加招聘考试,往返车费和住宿费实报实销;入职后直接住进了配套完善的人才公寓,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娄底姑娘彭韬云这段惊喜不断的求职经历,让她很快将浏阳视为“第二故乡”。 从下雨就进水的土砖房,到受益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建的新房,再到现在正在装修的小洋楼,澄潭江镇洲田村的王贤义脱了贫又圆了“安居梦”。房子的变迁,见证了他们一家生活的巨大变化。 ……“十三五”期间,浏阳坚持把七成以上财力投向民生领域,持续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发力,努力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浓郁且温暖的民生底色,绘就了一幅幅美好生活画卷。 民富看就业 12月16日,新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排名榜单公布,浏阳实现高位再进位,位列全国百强县第9位,全部七项指标评价均为A级以上。其中,浏阳“县域相对民富指数”获得“A+”等级评价。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住老百姓的“饭碗”,实现稳定增收,才有“民富”。12月13日,天虹购物中心人事部对外发布用工招聘信息,引起热烈反响,令负责招聘工作的李娇有些出乎意料。原来,集里街道依托“党建+微网格”覆盖面广的优势,利用3000余个联户联铺微信群转发招聘信息,为辖区居民和招聘企业搭建了直通桥梁。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企业招工和群众求职对接难度增大。为此,浏阳依托“云校招”智能招聘系统平台,将招聘活动搬到了网上。此后,浏阳又深入乡镇,举行了多场就业扶贫暨服务重点群体就业招聘会,将岗位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今年5月,浏阳启动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百千千万”系列活动,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引才聚才。娄底姑娘彭韬云原以为疫情影响工作不好找,没想到通过这个机会,顺利留在了浏阳。 稳岗促就业,需要打出“组合拳”。增加岗位需求的同时,浏阳通过开展订单式职业培训,“让劳动者出教室门就能进企业门”。截至11月初,浏阳已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399个,培训总人数达到18828人次。 在参加了集里街道龚家桥社区免费开办的电工培训班之后,从事保安工作的孙建伟,近日还兼任了单位电气维护的工作,“多了一门手艺,别的不说,家里的电器电路可以自己动手了,单位需要电工也能搭把手。” 后疫情时代,浏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创新创业“一池春水”,同样有力地支撑了就业形势稳定和经济发展。1—11月份,全市新增商事主体17059户,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市场主体数量持续攀升,创新创业红利不断释放。 幸福看“小事”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往往体现在民生“小事”上。 从获悉浏阳河中学附属幼儿园项目立项建设以来,张女士就天天盼着它能够早日开园。“这是离我家最近的幼儿园,还是公办的。”今年10月该幼儿园开园后,张女士将女儿从民办幼儿园转了过来,她体会到了一种幸福,“现在带着女儿走三四分钟就到了。” 近年来,浏阳持续推进新(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推进省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仅去年一年就新增学位11340个。截至目前,已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 新增一个学位,就能多给一个家庭带去幸福;而多一位优秀教师,则能给一个班级甚至更多的学生带去幸福。 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和“00后”选择到浏阳任教,教育部门多措并举,打造平台促进成长,提供舞台施展才华,以待遇引英才,更以待遇促均衡,让教师身安、心安。今年浏阳就下达了两批教育系统教师招聘用编计划,共637名,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 与之相比,浏阳卫健人才招聘的热门程度也不遑多让。这又事关老百姓另一件“民生小事”——看病。 近来,浏阳医院动作频频:市人民医院已完成了整体搬迁;市中医医院危急重症大楼建设项目正加速推进建设;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已启动建设。 此外,众多新闻媒体还将镜头对焦了集里医院、位于社港的骨伤科医院等浏阳乡镇医院,重点关注湘赣边区域“超级乡镇医院”现象。 绩效改革、赋能乡镇医院和培育重点专科——得益于浏阳基层医改的这“三把刷子”,浏阳“超级乡镇医院”涌现,逐渐成为湘赣边区域的医疗中心。2019年,市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6%以上,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市”。 住在东紫门小区的陈娭毑来自陕西,儿子在浏阳工作,她帮着照看孩子。近日,儿子陪着她去市人民医院看病,这趟经历刷新了认知:医院太大没有方向感,但是不用排队挂号、交钱,手机上点一点,就可以去看医生了。 小康看老乡 建一栋自己的房子,这被许多村民视为一件“头等大事”。 澄潭江镇洲田村,趁着难得的暖阳天,2017年已脱贫的王贤义正在抓紧粉刷自家小洋楼,准备过一个敞亮新年。两层高的小洋楼紧挨着村道,非常醒目。 王贤义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时,住的是土砖房,“地势低,墙体又开裂,一下雨就进水,阴冷潮湿。” 2017年脱贫那一年,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帮助他申请危房改造补助,一家五口人搬进了新房。这两年通过发展生猪养殖,兼顾其他的生计,王贤义攒了钱,现在又把新房扩建成了7室3厅的小洋楼。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过得好不好,先看住房好不好。 农村危房改造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点任务。目前,浏阳已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4573户,其中7437户4类重点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全部完成危房改造任务。 而在城镇,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公租房建设等等与住房相关的民生实事,也在稳步推进。今年,浏阳申报实施棚户区改造计划项目12个1245户,申报改造老旧小区17个1399户。 在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这一基础上,浏阳还建设了市、乡、村三级社会工作服务网络,实现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全覆盖,打造了“社工+志愿者”15分钟服务圈。通过有温度的社会救助、有人情味的志愿服务,帮助困难群众纾难解困。 “十三五”即将收官,“十四五”正待起航。浏阳市民期待着,以新的五年规划为起点,描绘更加温暖亮丽的民生底色。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