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兴产业 创新实干谱新篇 ——浏阳经开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实录
伍玲 李艳玲
五年,很短。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微不足道,只不过是溅起的一朵细小浪花。
五年,很长。在经济高质量迅猛发展的当下,至关重要,一家产业园区足以实现蝶变。
过去五年,浏阳经开区自我加压、迎难而上,积蓄动能、孕育希望,综合实力、产业能级、竞争优势、改革转型尽显千亿园区风采,先后获批电子信息类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际绿色范例新城试点城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入选全国“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的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为湖南省唯一上榜的园区。纳入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双创”工作获2021年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
过去五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分别达17.5%、14.1%和13.7%。
2016年至2018年在全省133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中连续三年获得第一。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评湖南省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已成为长沙东翼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35平方公里的创业热土、1700多家注册企业、10余万名产业工人,都是见证者、亲历者、书写者。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浏阳经开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奋力践行“三高四新”战略,全力创建“五好”园区,抓好“十四五”开局,以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地生根。
进入“十四五”,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浏阳经开区吹响了争当践行“三高四新”战略排头兵、当好创建“五好”园区“急先锋”的号角,拉开了金阳新城建设的大幕,长沙省会副中心地标性区域正在这里形成。
蓝图已绘就,实干正当时。
质效之变:产业兴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面对经济新常态,浏阳经开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培育壮大新的发展动力,为园区积蓄无限能量。
五年来,浏阳经开区聚焦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紧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健康产业、再制造“三主两特”精准发力,围绕强链、延链、补链选优选强、招大引强,做大“增量”,做活“源泉”。产业能级不断攀升,“三主两特”产值达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8%。
五年来,园区共引进项目325个,合同引资1808亿元,其中投资超100亿元项目2个,超50亿元项目7个,超10亿元项目17个。
去年144个产业项目完成总投资330亿元,蓝思新材、豪恩声学、泰科天润等35个项目实现竣工或投产。
今年1—8月,园区预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2%、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税收同比增长39.16%。园区共引进产业项目103个,合同引资242.9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个、5~20亿元项目11个。雅士林等省重点建设项目,亨通集团等中国500强企业,以及泽睿新材料、华实半导体等行业头部企业相继落户,形成以点带面的产业发展良好态势。
4月30日,园区全面开展“动起来、干起来、严起来”大竞赛活动,营造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8月30日,一场“为使命而战”的重点项目百日攻坚大会战的号角又全面吹响,各单位随即进入“战时状态”,132个项目铺排到点。
投资280亿元的长沙惠科光电项目,14个月建成世界一流超高清面板生产基地,创全球同类项目最快建设速度,目前有6条生产线已投入生产,预计今年年底10条产线投产,满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60亿元以上,税收22亿元以上。
总投资70亿元的雅士林蚕桑智造产业项目,实现当月签约、开工。据项目负责人介绍,一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完成主体封顶,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00亿元,将建成全球最大丝绸原材料基地。
今年启动建设的浏阳中非经贸产业园,规划建设六大产业园,目前项目一期非洲特色产品加工产业园已启动建设。
浏阳经开区始终坚持专注的精神,实施企业梯队培育计划,目前,园区有税收过10亿元企业1家、过亿元企业6家、过1000万元企业78家。园区以浏阳0.76%的土地,创造了浏阳50%以上的税收。
与此同时,园区还建立土地产出效益、安全生产评价、资源环境保护三大评估机制,全面清退低效、僵尸企业,去年以来累计完成百草堂等22家低效企业处置,盘活土地约1000亩。今年6月3日,湖南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在园区召开,蓝思科技、天地恒一、宇环数控、盐津铺子接受观摩。
五年巨变,产业做强做大。
动力之变: 创新赋能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过去五年,浏阳经开区全面强化创新引擎,培育创新主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竞争优势实现更快跃升。
五年来,园区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家;建有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建成各类科研创新平台109家,其中有国家级企业科研平台8家、省级企业科研平台51家。进一步做优做强湖南省实验动物中心、云普检测等产业配套和服务平台。联合湖南大学中国产业园区研究院打造中国(浏阳)院士小镇,将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协同创新空间和公共平台。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加快,规模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3%,获得专利授权932件。
企业产品技术不断突破,启泰传感液压装备压力传感器件入选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松诺盟科技“高性能纳米薄膜金属基压力传感器”实现国产替代,菁益医疗“等离子手术设备”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仅去年,园区就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3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85家。
自2015年长沙全面启动智能制造以来,浏阳经开区一马当先,推动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转型升级,迈向智能化和数字化。五年来,园区新增13家省级、212家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车间),占长沙市总量的16%,智能升级持续领跑。
与此同时,园区加快工业云、苗木云、健康云“三朵云”平台建设,推进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加快推进“智慧金阳”,特别是智慧环保、智慧水务管理走在全省前列。
蓝思科技智能化改造成为成功范例,4个大数据中心、超过1500台服务器,实现“机器换人”到人机协同智能生产,在工业互联网与高端智能制造方面创造了丰硕成果。蓝思科技已成为全球显示和防护玻璃行业产能最大的上市公司,连续十年位居湖南进出口额第一。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深谙此理,园区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牛鼻子”,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五年巨变,动力依旧澎湃。
环境之变:服务至上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
“有需必应,有问必答,有难必解;无事不扰,无时不在,无微不至。”服务企业“三有三无”理念贯彻到园区每一项工作中。
五年来,浏阳经开区坚持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内生动力。
园区率先在全省园区实施产业项目“先建后验”试点,成为全省行政审批提速的典范;实施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由“多头跑,分散验,串联办”向“一次跑,集中验,平行办”转变,可为企业手续办理节省1个月的时间。
今年7月,浏阳经开区正式获批作为全省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试点单位,实现一个大厅办事、一个印章审批、一个主体服务、一个平台操作,努力打造“审批最少、体制最顺、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全国一流园区。
围绕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和“难点”,园区有的放矢。
今年,园区制定《关于深化企业服务助力“五好”园区工作方案》,由29位企业专属服务员全天候服务园区200多家重点企业,每个月的1日、15日定为“走亲访友日”,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定期组织相关部门集中会商,为企业排忧解难。
浏阳经开区用实际行动证明,金杯银杯,不如企业家的口碑。
园区“老朋友”、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浏阳是她创业的福地。
园区“新朋友”对园区服务印象深刻。湖南苏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蔡江丽谈到为何选择落户园区时,一连用了五个“特别”:湖南省药监局政策特别有吸引力,园区产业基础特别扎实,交通特别方便,长沙e中心环境和配套特别好,对园区的营商环境特别满意!
人才、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园区通过“春风行动”、劳务协作、线上招聘、人才招聘微信公众号、直播招聘等渠道,今年为企业输送劳动力3.5万人以上。成立长沙产业金融服务站浏阳经开区站,今年完成授信约21亿元。1—8月,政府性融资平台互助协会、风补基金等政府性融资平台支持企业融资15455万元。9月17日,园区举行“金融助力百日攻坚大会战”银企对接会,19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参加,总放款授信额度达53.7亿元。
如今,随着金阳新城的全面启动建设,各类基础设施项目和城市配套项目的实施,一座工业新城在长沙东翼呼之欲出。
这里实现了公共交通全覆盖,开通园区至长沙主城区地铁口的融长公交和园内公交;主要街区商业氛围浓厚;大型商超、电影院、KTV、特色餐饮、高档酒店、公园等一应俱全。
目前,园区建成自来水厂5座、污水处理厂3座、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6座,供气能力22万立方米/天。9月17日,园区率先全省与国网湖南电力开展低碳园区建设战略合作,从规划设计、能源供给侧、能源消费侧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助推低碳园区建设。
园区还建成了中协高科职业技术学校等职业院校3所、长郡·浏阳实验学校等高级中学2所、浏阳一中高新区实验中学等初级中学6所、小学29所。
如今,物流、人力资源等生产配套日益完善,交通、教育、医疗、文旅等生活配套资源,加速聚集。
五年巨变,环境一优再优。
格局之变:势在金阳
城无产不兴,产无城不立。城市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每一个产业园区都十分看重。
浏阳经开区抬高坐标、谋篇布局,按照“三生融合”“三态协同”理念,聚焦“发展形象好”,加速城市建设提质、配套功能提档,致力于将金阳新城打造为省会副中心的地标性区域。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浏阳经开区和原浏阳高新区的开发边界日益趋近,产业协同逐年趋强,地缘、产业的“邻近性”让园区融合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2020年4月,根据长沙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浏阳经开区、高新区正式合并,深度融合,释放“1+1>2”的叠加优势。随后8家国有企业整合优化为3家,市场化运营味道更足更浓,基金运作、产业投资更精更专。
融合,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壮大园区规模、增加产业链条数量,而是有着更为宏大的目标。
随着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长株潭一体化、“三高四新”等重大战略实施,浏阳经开区要以更高的发展平台、更开放的发展姿态、更优化的营商环境抢抓重大历史机遇,为自己赢取下一个未来。
这个“更宏大的目标”、“更高的发展平台”,就是金阳新城。
2019年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金阳新城打造成长沙“一体两翼”格局的重要支撑。
为何市委、市政府对金阳新城如此看重?从金阳新城的“自画像”中或可管中窥豹。
金阳新城规划范围为浏阳经开区、永安、洞阳、北盛、蕉溪等乡镇,规划面积383.5平方公里,控规拼合建设用地规模140平方公里,将建设为中等城市。
这意味着,格局之变——浏阳经开区要从传统的工业园区、纯粹的产业功能区向工业新城加速蝶变。
浏阳经开区作为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使命重大。今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先后两次调研浏阳,明确了金阳新城是省会城市功能、优势特色产业、城乡均衡发展的承载体,在长沙空间布局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要打造成为省会副中心的地标性区域。
目前,金阳新城国土空间规划正在修改完善,湘府路、磁悬浮等融长交通正在抓紧对接,金城大道提质改造工程稳步推进,金阳新城发展的交通骨架正在拉通,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构筑加快发展的经济动脉。
作为金阳新城主要承载空间,浏阳经开区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培优做强产业集群,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今年6月,园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创建“五好”园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在加快推进创建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的“五好”园区建设中“当先锋”“树标杆”。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园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财政总收入100亿元以上,“主特链”产业产值占比、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比均达90%,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在全省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综合排名中力争第一,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评价排名中争先进位。
五年巨变,格局持续放大。
在今年浏阳市党代会报告中,园区大跃升、金阳新城崛起被摆在重要位置。不负使命,接续奋斗。未来五年,浏阳经开区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围绕“突破两千亿,挺进五十强”目标,聚焦“五好园区”创建和金阳新城建设,为长沙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领头雁、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示范区贡献园区力量。
数说成绩
过去五年来,浏阳经开区:
工业总产值 年均增长17.5%
规模工业增加值 年均增长14.1%
财政总收入 年均增长13.7%
引进项目325个,合同引进1808亿元
其中投资超100亿元项目2个
超50亿元项目7个
超10亿元项目17个
“三主两特”产值
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8%
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5家
高新技术企业185家
A股上市企业8家
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
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
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家
建有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协作研发中心)
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建成各类科研创新平台109家
其中有国家级企业科研平台8家
省级企业科研平台51家
规模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3%
获得专利授权932件
发展大事记
2016年6月3日
园区入选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2017年10月30日
园区被列入新一批国际绿色范例新城试点城市。
2018年5月18日
蓝思科技集团揭牌成立。
2019年10月12日
园区在全省133家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中荣获第一名。
2020年4月24日
浏阳经开区、高新区合并工作推进会召开,两园正式实现合并。
2020年12月14日
园区获批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2021年1月23日
长沙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正式点亮投产。
2021年7月8日
园区获2020年度湖南省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奖。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