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直播间“福利”想成天上掉馅饼
杨燕明
原价1980元的“五粮液”,直播间只卖298元;798元两瓶的贵州酱工秘酱,专属福利价299元,还送一套十二生肖酒具;市场上卖1388元的大红袍茶叶,直播间下单,到手4盒茶礼和整套高端茶具只要268元……近日,记者观察直播间发现,一些主播将所有商品原价和直播专属价对比越来越夸张,而在主播的极力渲染和比价刺激下,不少观众会激情下单,很多商品也有一个不错的销量。(1月2日《法治日报》)
如今,直播购物已成为大众网购的主要方式之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51亿,占整体网民用户规模的70.3%。在主播们的渲染和工作人员的“神助攻”下,超低折扣的商品频频出现在直播间,带给人极大的诱惑。本以为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却不料“陷阱重重”:到手的商品货不对板,价格根本不如宣传的那么便宜,产品质量一言难尽。
直播间的商品,价格便宜没问题,但若是涉嫌虚假宣传、存在产品不对板、产品质量不合格等情形,就出问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了价格的形成机制,有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都属于市场调节价。直播间的商品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经营者有足够的定价权。只是在具体的操作中,一些直播间的操作涉嫌“越轨”了。
一些直播带货常玩的套路有两种:一种是拉高原价再予以超低折扣,糊弄消费者,涉嫌价格欺诈;另一种则是商品不对板或质量不过关,涉嫌虚假宣传或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套路玩多了,令人生厌,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整改势在必行。
2022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发布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规定,网络主播在提供网络表演及视听节目服务过程中,不得出现“夸张宣传误导消费者,通过虚假承诺诱骗消费者”行为。有了行为规范,仍需多措并举保证落实。首先,市场监管部门要当好“守夜人”的角色,加大整治直播价格欺诈的力度,处罚不法商家,形成必要的震慑力。其次,直播平台要当好“把关人”的角色,不能任由劣质主播兴风作浪,该出手时就出手,根据恶劣程度处以禁言、封号。再者,消费者要保持清醒,货比三家,理性消费,假如被坑要积极维权。
请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各式各样的直播“福利”,我们都应多加注意、仔细甄别,避免上当受骗。相关部门、直播平台应加强管理,让直播带货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这一行业行稳致远。
【欢迎投稿】
长沙晚报时评征稿,论时事热点、评社会万象。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择优刊发,优稿优酬。投稿邮箱:cswbplb@126.com。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