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丨莲城e评:构建紧密型健康共同体,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庞新梅
8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在北京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湘潭市、韶山市分别从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大病不出市”“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分级诊疗”等方面,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
健康是当今社会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健康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紧密型健康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它将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进行纵向整合,通过完善分工协作、优化医疗资源调配,实现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全周期覆盖。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过去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更在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构建这样的共同体,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健康需求,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
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意味着从生命孕育到终结的全过程,都应有相应的健康保障措施。紧密型健康共同体的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以韶山市为例,该市通过实施紧密型健康共同体建设,建设由县级人民医院牵总、疾控中心协同,乡镇卫生院为分院、村卫生室为网点的紧密型健康共同体,实行人员、业务、绩效一体化管理,形成了上下联动、医防协同的健康服务体系。同时将总医院与乡镇分院紧密联结起来,由健共体牵头医院向分院选派“第一书记”、院长,安排专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团队、专家坐诊帮带、业务骨干下沉,显著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这正是紧密型健康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要义。在改革实践中,韶山市通过组建城市15分钟医疗圈、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统一健共体药品目录,实现用药同质化等举措,实现医疗服务的便捷可及。此外,注重重点专科建设和高端人才引进,深入实施“映山红”人才计划引才聚才,近年来共引进心脑血管、重症医学等专业人才20余名,填补了多个学科的空白;组建健共体公卫管理中心,统筹全市基本公卫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实行“网格化”健康管理,精准服务慢性病群体;充分发挥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的作用,发动党员、志愿者、家庭医生组建健康管家志愿服务团队,打造“韶小卫”健康共治品牌;积极搭建了健共体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健康数据的互联互通,解决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问题,有力提升了群众的就医体验。
紧密型健康共同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让人人都能平等享有优质、便捷、高效的健康服务。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