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露出锋芒 任性才会收敛

相链区块链

白木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十年环境资源审判10件有重大影响力案件,其中一案值得关注。作为江西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巨蟒峰被攀岩者打入26枚岩钉,损失估值不低于1190万元。法院判处被告人张某明、毛某明有期徒刑一年至六个月不等,张某明、毛某明、张某连带赔偿环境资源损失计600万元等。(11月12日红星新闻)

名山大川打岩钉,长城上刻名字,古寺墙壁“许愿”……近年来,各种破坏名胜古迹的乱象屡见不鲜。游客或许以为自己的行为只是一时兴起、无伤大雅,却对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和自然财富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永久性损害。

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各界仅仅将破坏风景名胜定性为不文明行为,予以道德上的谴责,顶多将涉事游客“拉黑”,禁止其再次涉足相关景区。这固然必要,但毕竟是道德层面的软约束,任性者并没有为此付出多少代价,也未必会因此长记性。道德律令只能通过唤醒任性者内心的自觉,才能发挥作用。换句话说,道德防君子不防小人,大多数任性者恐怕不会买账。

道德约束无力的地方,就要法律来加持。破坏风景名胜不仅是不文明行为,而且涉嫌违法犯罪。烧红的铁块,谁也不敢去碰,因为会被灼伤。而对软柿子,手欠的人却忍不住去捏一捏。相比道德,法律铁腕更有力度。对于那些任性者来说,舆论的压力可以不顾,法律制裁的后果则无法逃避。牢狱之灾、巨额罚款,人身自由、真金白银,都是关己、切身之痛,此类教训入脑入心,让受罚者终生难忘。

法律露出锋芒,任性才会收敛。每一次对不文明行为的法律惩处都是一记警钟。当人们看到破坏环境者被依法追究责任,自然会心生对法律的敬畏和对文明行为的重视。特别是对青少年而言,这些案例能让他们明白,文明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有着法律保障的行为准则。

当然,法律制裁不文明行为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终极目标是营造一个文明、和谐、有序的文明社会。在运用法律手段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量刑和执法的公正性。同时,也要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形成一种刚柔并济的社会治理模式,让人们认同文明的价值,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做一个文明人。

【作者:朱炎皇】 【编辑:肖彪】
关键词:环境资源审判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