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水库移民美丽家园建设
司马迁曾感叹:“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兴水利、除水害,是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大事。
然而为了水利工程建设,大中型水库库区及周边的群众舍小家、顾大家,搬离故土成为水利移民,付出巨大牺牲。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老乡中更为特殊的群体,移民生活好不好,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
长沙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彪说,“在移民眼中,我们是他们的娘家人,要为移民排忧解难,寻求发展之道,同时,我们又是具体政策的执行者,担负着扶持移民、维护移民群体稳定的职责。”近年来,长沙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新要求,站在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高度契合的高度,积极开展水库移民美丽家园建设,打造“产”的特色,做好“人”的文章,加大“美”的传播,改善“住”的条件,推动重点移民村建设向纵深进击、向高质量发展。
安居乐业新家园
位于浏阳市东南部的中和镇清江村,是大中型水库移民迁入的重点村。全村辖区内812户中,移民户有273户,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清江村里没有产业,许多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清江村一直是省级贫困村。当外面的世界飞速发展时,这个贫困村里甚至看不到砖混房屋。
2017年,浏阳市大中型水库特困移民避险解困项目开始实施,清江村被列入重点移民村。清江村以此为契机,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全力推进移民集中安置居住点建设。
该项目分两期,一期占地约7900平方米,包括地基整理、绿化、道路硬化、住房建设、路灯安装、污水处理系统、文化广场建设等;二期重点为产业建设,占地约5328平方米,通过成立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带动居住点发展油茶1000亩、中药材种植60亩、水果采摘基地400亩。
“客家屋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美丽乡村与文明新风相结合、休闲旅游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安置点的建设体现出了精致秀美、配套齐全、宜居宜业的标准,困难移民曾经担心的住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乔迁新居只是幸福的起点。设施完善了、产业兴旺了,环境更宜居、村民生活更富裕……经过3年的努力,清江村发生了巨变,就连多年外迁的村民,如今也有不少返乡,发展油茶、茶叶、小水果等种养项目。
安居而乐业,清江村移民的幸福生活,只是长沙移民村一个缩影。
据了解,长沙共有23个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分布在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岳麓区。大中型水库涉及移民6万余人,移民人数300人以上的移民村有39个,水库移民人数500人以上的移民村20个。
从2017年起,长沙市实施移民后扶思路大调整,推进移民后扶方式由原来的“撒胡椒面”向“突出重点、精准扶持、整村推进”转变,全力实施整村推进重点移民村建设,提升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让舍小家的移民们迈入幸福新生活。
基础设施解民忧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夜晚摸黑出门、白天靠脚赶路;停电三五日、来电一两天……基础设施落后曾是许多移民村最薄弱的短板。
“重点移民村的建设,注重从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积极回应移民群众期盼。”长沙市水利局副局长王佳良表示,近年来,全市共整合资金近亿元用于重点移民村建设,改善试点村的基础设施条件。
浏阳市实施重点移民村建设计划的50个移民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超过一半,达到33个,累计投入671万元,完成了道路硬化和提质改造76.45公里、水渠6900米,帮助8个村有效解决了交通、水利等“最后一公里”问题。
岳麓区泉水湖村完成了“四好农村路”青卯公路、泉水湖公路、集镇及麻田汽车站的整体规划及设计;农业科技园区道路、雨九公路完成提质改造,全村公路硬化率达98%。此外,电网改造也基本完成,小微水体整治工作正在进行中,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村级文化广场、村民健身场地、村民活动中心等都建设完成。
在宁乡市巷子口镇联花村,20多公里的硬化黑化公路,让村民出行更加便利、安全。50多个化粪池的建设,则提高了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效率。
截至目前,全市重点移民村实现了“三改”(改水、改路、改厕)、“四通”(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视)、“五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庭院美化),重点移民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加强,移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
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带动下,长沙25个重点移民村进一步提升建设力度,大力实施人居改善项目,包括村卫生室建设、美丽屋场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等。
例如望城区黑麋峰村菖蒲塘移民安置区的移民生活区,房屋进行了立面改造、主干路完成白改黑、下水实现了雨污分流等,成效显著;宁乡市巷子口镇联花村改造移民住房20户。
这批项目实施后,长沙重点移民村的路面亮化比例达到 41.42%,绿化面积达到了37.67%,亮化照明比例为56.58%,使用冲水式厕所的比例达到了91%。
产业扶持斩穷根
产业是移民村建设的内生动力。要想斩断穷根,不仅需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何人授渔?“要坚持‘输血’‘造血’相结合,强化移民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移民积极性,变‘你来扶贫’为‘我要脱贫’,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市水利局二级调研员、原市移民局局长张水平介绍,长沙的重点移民村里涌现出了一批产业带头人。
带头人的发现、培育和甄选,是产业扶持的重中之重,也是移民部门的首要任务。由于移民产业重点在于利益联结机制建立,难点也在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带头人除具备市场把控力、组织号召力外,还需要有极大的公益心和奉献精神,在技术传授、资源效益等方面时刻想着移民。
“以前都是大家帮我,现在我有了基础,也想帮其他移民户一把。能带动大家一起增收,我很高兴,我将继续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移民增收。”浏阳市远程农场负责人刘远程曾是贫困移民,2002年被列为对口帮扶对象,为了摘掉“贫困帽”,刘远程埋头苦干,先后发展烤烟、金桔等产业,顺利实现脱贫。
致富不忘乡亲。热心公益、有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刘远程被浏阳市库区移民事务中心培育、确定为产业项目带头人。在浏阳市移民事务中心的鼓励帮扶下,他专门制定了“农场+农户+市场”的帮扶模式,连续四年为移民户发放鸡苗,帮助移民年增收超过100万元。
远程农场“农场+农户+市场”的模式取得成功,吸引了不少其他农场“取经”:善平农场带动移民散养鸭,今年发放鸭苗7400余只,带动移民户127户,帮助移民户年增收74万元以上;蒋埠江养蜂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带动移民养蜂,为83户发放259箱蜂,并跨镇带动高坪镇志明村55户移民养蜂。
有好的带头人,更要有好项目。在产业项目的铺排上,长沙突出把重点移民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移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库区茶叶、油茶、有机蔬菜、食用菌、小水果、中药材、土花猪、特色水产、库区观光旅游等9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移民产业品牌。
岳麓区泉水湖村里,先后成立了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生态农庄。它们以润泉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为龙头,以韭黄生产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已初具规模,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
望城区黑麋峰村推广黄金茶种植、野生蔬菜种植和黑山羊圈养,发展以烤全羊为特色的餐饮农家乐近30家,带动移民依托餐馆销售自产茶叶、蔬菜和羊肉等绿色食品,吸引了大批游客旅游、消费,促进了移民增收。
在传统的“传帮带”基础上,长沙市还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股权投入产业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做牢移民产业与移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规避移民资金被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大户个人变相套取的风险。
浏阳市古港镇梅田湖村以紫阳湾移民主题屋场为核心,利用整村推进资金,打造出既融入该村旅游大格局但又相对独立的景区,成立全村190户移民共同参与的紫阳湾移民合作社,实行村级引领、公司运营、全体移民参与,布局游乐设施以及垂钓、四季果蔬、赏花、采摘等田园综合体项目,真正让移民受益。
据统计,长沙重点移民村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水平,移民增收内生动力得到加强,移民增收渠道逐渐拓宽。
本版撰文 陈登辉 熊亚平 刘铁伟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