磅礴融城:开启长株潭的春天
长沙晚报评论员 傅小松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3月12日,长沙市天心区在建的融城公园迎来了160多名植树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长株潭三市干群代表挥起铁锹,共同开启春天的事业。
这是新时代的春天,也是湖南蓬勃发展的春天。
历史将铭记这一天。
而就在前一天,2021年3月11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批准。一张全景式的宏伟蓝图正式铺开画卷。
这一天,对于湖南人民来说,更是喜大普奔、热血沸腾。规划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毫无疑问,在国家战略中,长株潭地位陡然提升,被赋予重大使命,将迎来黄金时代。
长沙,为楚汉名城、屈贾之乡;株洲,是神农福地、工业名城;湘潭,乃伟人故里、大美莲城。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20公里,比邻而居、鼎足而立,实乃上苍之厚爱、造化之杰作。如今,长株潭以全省1/7的国土面积、22%的人口,创造了4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
长株潭融城,是时代的召唤,更是历史的必然。
往事越千年。春秋战国时期,以长沙城为治所的行政区,即管辖如今的长株潭及周边地区。唐代开始设置的湘潭县,一直隶属于治所在长沙的州、路、府等,而株洲则隶属湘潭县。长株潭三市分治,始于民国及新中国成立之初,如今不足百年。今天三足鼎立的长株潭,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政治统一体。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设“毛泽东城”的设想,到八十年代提出构建“长株潭经济区”、九十年代首提“长株潭一体化”,再到新世纪以来获批国家“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长株潭城市群”、“长株潭都市圈”,长株潭三地的一体化、大融合,可谓一个千年等一回的历史传奇,一个百年圆一梦的世纪工程,更是近年来省、市十年磨一剑的坚定目标和不变蓝图。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南考察时,明确要求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要继续抓下去,抓出更大成效。语重心长、言犹在耳。省市领导顶层设计、运筹帷幄。融城工作已经建立了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第一副组长、常务副省长和长沙市委书记任副组长的一体化发展高位推进机制。
长株潭一体化,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正迎来最佳机遇期、发展期。正如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在今天的植树活动中所说的,要凝聚合力、抢抓机遇,共同培植、浇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大树”。
长株潭融城,要抓好产业发展。长沙以高新技术、工程机械、电子技术领军,湘潭以钢铁、机电和建材见长,株洲则以交通设备制造、有色冶金和化工占优。三市产业发展,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三高四新”要求,着眼于建设成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推动转型升级。既要注重各自特色、错位发展,又要突出协同合作,形成产业互补互助、成链成群。
长株潭融城,要突出交通建设。近年来,三市围绕加快推进交通互联互通,以“三干、两轨、四连线”为骨架的交通路网已基本成型。今后要重点发展地铁、城铁等轨道交通,加快建设“一心六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大城市什么交通工具最“铁”?毫无疑问是地铁、城铁。有了半小时的交通圈,就会有半小时的经济圈、生活圈。
长株潭融城,要体现省会担当。三市共推一体化,要三城共同成长,携手共进、合作共赢。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大力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是责任所系、使命所托,应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展现更大担当、彰显更大作为。
长株潭融城,要保护生态绿心。长株潭一体化,绝不是要把长株潭全部建成楼房鳞次栉比、街道纵横交错的水泥森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湖南人自有更长远的目光。早在2013年,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即通过专门《条例》,将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523平方公里的交汇地带设为生态绿心区,实施严控制、强保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个“生态绿心”将成为吐故纳新的“城市之肺”,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城市中央公园”。
二十世纪是城市化、工业化的世纪,二十一世纪则是城市群、都市圈角逐争雄的世纪。世界如此,中国亦如此。
让我们铺开中国版图:北有京津冀,南有粤港澳,东有长三角,西有成渝双城记,华山论剑,问中部谁是英雄?长株潭应奋楫中流、当仁不让。
多家权威媒体曾评价长株潭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
两型定而宏图起,一体化则大业兴。从自发摸索、自觉实践到列入国家战略,湖南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已逾数十年,如今已蓝图在握、成竹在胸,正以磅礴之力而蓄势待发,定因春风骀荡而拔节生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