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丨长情在贡嘎
文/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聂映荣
图/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群山巍峨,雅江浩荡;雪域高原,最美贡嘎。
1995年,长沙市第一批援藏工作队队员启程前往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长沙与贡嘎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30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队员从长沙出发,满怀着激情踏上雪域高原。产业援藏、教育援藏、医疗援藏、智力援藏……他们将深沉隽永的长贡情谊留在雅砻大地。
一个援藏故事就像一朵花,30年来,雪域高原花开成海!
格桑花开放的时节,记者在拉萨贡嘎国际机场乘车出发,穿过雅鲁藏布江上的大桥,半小时就到了刘琼村。
这里前临雅江、背靠群山,牛羊漫步其中。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彩绘,画在墙上、挂在树上,宛如色彩斑斓的童话王国。
3年前,长沙援藏队员用“政府+企业+村”的运营模式,把长沙美丽乡村建设和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融入刘琼村藏文化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之中。
藏式民宿、高原全地形越野、水果采摘、卓舞和马术表演……刘琼村藏文化综合旅游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更为当地村民解决了家门口的就业问题。
2021年10月,该项目开始试营业,3个月就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在该项目的促进下,村民人均年增收18.3%。
援藏队员从长沙带至贡嘎的,不只有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更有因地制宜探索出来的致富之道。
多年前,长沙援藏队员发现,贡嘎狼牙刺、藏胡黄连、紫花苜蓿、高原蒲公英等天然蜜源植物分布广泛,发展养蜂特色产业潜力十足,但当地却很少有人养蜂。
很快,长沙援藏队员形成了产业调研报告和发展计划。不久后,一批特殊的“援藏队员”——1000万只蜜蜂来到贡嘎,“蜂巢壹号”基地迅速落地开花。
援藏工作队通过引入湖南企业,在贡嘎打造“巅峰贡蜜”品牌。目前,“巅峰贡蜜”年产量达4万公斤,项目累计带动藏族群众就业超400人次。
长沙援藏队员还以“文化+食品”为导向,推进以商招商,引进文化餐饮产业翘楚湖南文和友、黑色经典等品牌,深入挖掘藏蜜背后的“藏秘”,开发藏蜜衍生和联名款产品,让“文旅结合”释放无限可能。
雅鲁藏布江南岸,贡嘎县杰德秀镇果吉村海拔3700米,村民不足2000人,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半农半牧小村落。
两年前,这里曾因基层党组织宽松软、村庄环境脏乱差、村级产业小弱散等原因,其党组织被评定为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
今年6月,记者发现,这里已焕然一新,道路平坦干净,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家家户户窗明几净。
村民旦巴的家里,新建的二层藏式楼房透着独特之美,花开得正艳,客厅内家具摆放得整齐有序。
69岁的旦巴有4个孩子,都在外工作。他自豪地说:“我这房子是去年新修的。现在,每周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自觉开展村内大扫除。”
原来,2023年初,长沙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以长沙的乡村振兴经验为指导,联合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走村入户,在居民同意率逾90%的前提下,实施了一系列提升人居环境、基层基础的惠民项目。
这个村落的蝶变之中,“先自治后整治、先里子后面子、先共建后共享、先转作风后转民风”等理念和做法被贯穿全过程,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幅提升。
整村2500米的破损围墙,被村民们一起修整好了,大学师生团队还用墙绘将其变成了风景线;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建起来了,村医室服务能力提升了,村民有了“15分钟公共服务圈”;村集体与援藏企业共建“共富工坊”,曾经卖不出的青稞有了新销路,村民就业有了新门路,生活也更有奔头……
“以前是村干部推着村民干,还干不动,现在是村民主动争着干。许多以前棘手的问题,现在不是问题了。”杰德秀镇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土旦尼玛感受颇深。
“30年前,村民一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600元。”果吉村村委会主任次仁说,去年,该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这与村民共同的变化与努力有关,亦与长沙市援藏工作队的帮助密不可分。
30年来,格桑花一年又一年绽放在高原,长沙市援藏队员来了一拨又一拨。
正是这30年如一日的坚守,让长沙印记深烙在雪域高原。
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教育医疗的提升,从产业发展的助力到文化旅游的推广,长沙援藏队员不仅为贡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更奏响了民族团结的强音。
2023年,贡嘎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8.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6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83元,贡嘎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加厚重绵长。
未来,长贡两地情、汉藏一家亲的情谊,也会如同雅鲁藏布江一般,永远流淌。
贡嘎,长沙最高的县;
长沙,贡嘎远方的家。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