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狡猾,多次检测才呈阳性,核酸检测还靠谱吗?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姚栋)最近,在官方公布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报告中,出现了少数病例经多次核酸检测才呈阳性的情况。对此,市民心中产生疑惑:在如此狡猾的新冠病毒面前,核酸检测还可靠吗?如何才能保证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呢?今日,长沙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专家进行了解答。
据悉,核酸检测之所以是新冠肺炎诊断的“金标准”,是因为核酸检测在本质上是一种病原学检测方法,即在标本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特有的基因片段,就可以确诊新冠病毒感染(排除标本污染的情况下)。虽然,核酸检测结果会受到病程、标本采集、检测过程、检测试剂等因素的影响,但这并不影响核酸检测“金标准”的地位。
影响因素之一:采样时体内病毒浓度
感染者处于检测窗口期。病毒入侵机体后最早的一段时间,感染者体内病毒含量很低,单次甚至多次采样仍无法获得准确结果。
新冠患者得到全面治疗后或者存在间隙排毒的现象,体内病毒含量降低,都可能低于检测试剂的检测下限,造成不能检出。
所以,对于高危人群、临床高度怀疑为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或对于即将治愈出院的患者而言,都需要连续多次进行核酸采样。
影响因素之二:采样部位和被采集者配合度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不同检测部位的病毒含量也不尽相同,从而会导致核酸检测阳性率有不同程度差异。一般认为,下呼吸道标本(肺泡灌洗液、气道抽取物等)检出率明显高于上呼吸道(鼻咽拭子、口咽拭子),下呼吸道标本主要是对于气管切开、呼吸机抢救住院患者方可首先考虑。上呼吸道标本是新冠核酸检测的主要标本类型。
从大量的临床实践工作和文献中得出经验,鼻咽拭子标本阳性率要高于口咽拭子标本。鼻咽拭子因为操作难度较高,采集速度较慢,加上有些受检人群不容易适应,因此在大规模筛查的时候多采用口咽拭子。而口咽拭子在采集过程中容易触碰腺体,腺体分泌物中富含大量RNA酶,易导致病毒核酸降解从而降低检出率。
影响因素之三:标本转运和保存、检测环节和试剂灵敏度
标本保存、运输与处理不当。标本在室温放置不得超过4小时,应在2至4小时内送到实验室。长途运输应采用干冰等制冷方式保存。24小时未检测的样本应置于-70℃保存。
核酸检测需要取样、留样、保存、核酸提取、上机检测等几个步骤,其中每个步骤出现失误都有可能引起假阴性。
此外,任何一种检测试剂的检测范围都存在下限,若原始标本中病毒数量低于一定程度,就很可能导致无法检出。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