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学文:从建设长沙到安家长沙丨长沙见证·改革开放40年

  长沙晚报记者 陈焕明

  重温记忆

  “二环画圆是当时长沙人的大喜事”

  “我现在住双湾国际小区,窗外就是三汊矶大桥。作为大桥的参建者,每当我看到它时,就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前日,在湘府路快速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来自中铁大桥局五公司的江学文一边带记者参观工地,一边回忆当年建设长沙二环线三汊矶大桥的故事。“二环线全长48公里,跨江跨河大桥有7座,历时12年建设实现全线贯通……”尽管已过去10多年,江学文对这些数字仍如数家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中铁大桥局五公司先后在长沙建设了19个项目,其中二环线上7座大桥,除了猴子石大桥外,其余6座大桥都是我们承建的。”

  时间拉回至2006年9月1日,随着三汊矶大桥的竣工通车,作为长沙城区“主动脉”的二环线全线通车,长沙人终于圆了二环画圆世纪梦,历时12年,“六桥三环”路网架构终于变为现实,长沙城建史由此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江学文回忆,三汊矶大桥是二环线跨湘江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六桥三环”最后一个完工的;大桥桥面宽29米,为双向六车道,主桥全长1577米,主跨钢箱梁部分为特大型自锚式悬索桥,长732米,主跨跨度328米,为当时世界同类型桥梁中最大跨径。

  2004年9月三汊矶大桥动工时,江学文调任项目部办公室主任。从那时起,他便成为《长沙晚报》的一名通讯员,多次向《长沙晚报》投稿或提供新闻线索。从大桥动工,到钢箱梁起吊,再到大桥合龙、正式通车,《长沙晚报》时时关注项目最新进展,先后有《巨型钢箱梁昨起试吊》《三汊矶架桥人工地过年》《三汊矶大桥主桥合龙》等10余篇稿件见诸报端,成为记录大桥建设的珍贵历史资料。

  为迎接三汊矶大桥通车和二环画圈成环,2006年8月27日,由市住建委(当时称市建委)联合长沙晚报举办了“百万市民看环线”活动,数百名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市民代表兴致勃勃地提前体验了一把“环线之旅”。次日,《长沙晚报》以4个整版的规模刊发《圆梦——百万市民看环线》特刊,在当时长沙城引起轰动。

  2006年9月1日,三汊矶大桥顺利通车,标志着48公里长沙二环线全线贯通。次日,《长沙晚报》头版头条刊发《二环画圆世纪梦》报道,并在A4版以《每个长沙人的大喜事》为题对通车盛况进行了详细报道。

  “三汊矶大桥通车、二环画圆确实是长沙市民的一件大喜事,它对加快城市向外围扩张、激活城市的改造与开发,促进长沙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江学文说。


  回访见证

  “长沙是我的第二家乡”

  三汊矶大桥并不是江学文在长沙参建的第一个项目。199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来到长沙,参与建设了石长铁路长沙湘江特大桥,之后便是三环线月亮岛大桥项目,再到二环线的三汊矶大桥项目……现在,江学文任中铁大桥局五公司湘府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党支部书记。2002年,老家在湖北天门的江学文在长沙安了家。

  记者前日见到江学文时,他正组织项目部全体党员收看、收听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实况直播。江学文告诉记者,中铁大桥局五公司与长沙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渊源,长沙第一座横跨湘江的橘子洲大桥就是中铁大桥局五公司建设的。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在长沙先后参与建设了近20个工程项目,绝大部分为跨江跨河涉水大桥。

  “1994年,长沙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六桥三环’交通架构,1994年12月26日二环线破土动工,我们公司承建了其中多个项目。”江学文说,1994年到2006年的12年内,中铁大桥局五公司在长沙共修了14座桥,其中4跨湘江、4跨浏阳河、2跨捞刀河,二环线全线7座涉水桥梁建了6座。当时长沙提出“一桥一景”的构想,比如双塔单扇面斜拉桥的银盆岭大桥、连续钢构的月亮岛大桥、V形斜撑连续梁的猴子石大桥和三跨连续钢管拱的黑石铺大桥等,现在这些桥梁均已成为长沙靓丽的风景。

  作为二环画圆的“最后一笔”,2004年9月,三汊矶大桥破土动工,江学文负责项目行政、后勤、协调等大小事务。他说,项目部最初是在工地附近租了一幢老百姓的民房临时驻扎,工地周围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所以建设办公区和施工便道便成了项目建设的第一步。

  “三汊矶大桥是二环线上最大的桥梁,工期仅两年,70根钻孔桩必须在一个枯水期内完成,任务十分艰巨。”江学文说,当时项目部创新工艺方法,研究出冲击钻反循环法钻孔,上千名施工人员不顾严寒,大冬天在寒风凛冽的江面坚持施工作业。

  “从当年11月1日第一根桩正式开钻,到次年5月3日最后一根桩完工,项目部硬是在汛期前将这一任务完成了,真正发挥了中铁大桥局五公司‘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铁军’精神。”江学文说,他们在三汊矶大桥项目中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湖南省、长沙市领导多次到项目现场慰问建设者,还有大桥通车当天长沙老百姓敲锣打鼓到大桥上庆祝。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作为施工单位的一名员工,江学文经常随公司承建的项目“南征北战”,重庆、厦门、九江等都曾留下他奋斗的身影,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家都在长沙。原来,当年他在石长铁路长沙湘江特大桥工作时,机缘巧合认识了妻子,两人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并在长沙买房、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如果不是在长沙工作的这段经历,我可能就遇不到我的妻子,那我的命运可能就完全不同了。我很庆幸我来到了长沙,长沙已是我的第二家乡。”江学文说。

  “这些年,我对这座城市最大的感受是长沙越来越大、越来越美,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作为一名城市建设者,能参与长沙二环线、三环线工程建设,我感觉非常荣幸。”江学文说,前年公司承建了湘府路快速化改造项目,他主动申请调回长沙,并担任项目党支部书记一职。“一是可以就近照顾家人,多陪陪老婆和孩子;二是我对长沙这座城市非常有感情,我很愿意为长沙城市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江学文说。

  时代感悟

  作为一名城市建设者,有幸参与长沙二环线和其他项目的建设施工,我感觉非常自豪,“军功章”里也有我微小的一份。这些年来,我见证了长沙城市的发展变迁,不仅城市长大了、长高了,而且变美了,城市品质越来越高,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幸福,我们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愿意继续为长沙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江学文

【作者:记者 陈焕明】 【编辑:谭伟】
关键词:壮阔东方潮 晚报新闻人物见证录 江学文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