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指成拳 构筑长株潭产业集群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伍玲 李广军 周斌 朱泽寰 刘攀

  一江孕育三城,产业携手同兴,这是同饮一江水的长株潭三个城市多年来的共同梦想,如今这一梦想正照进现实。

  10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第三届市委书记联席会议在湘潭韶山举行。会上,三市共同审议并签署了《关于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全面推进长株潭重大产业协同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优化长株潭三市产业空间和功能布局,加强产业分工协作,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长株潭三市产业链多达数十条,既有相似布局,也有差异发展,那么,如何才能遵循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导向,实现三城产业协同,握指成拳?

  为此,记者对《意见》重点发展的长株潭地区10个先进产业集群进行一一解读,剖析长株潭三城重大产业协同的实干路径和奋斗目标,展现未来长株潭都市圈的产业实力。

长株潭城际铁路串联湖湘经济高地,提升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速度经济,加快长株潭三地资源优化整合。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1 工程机械智能制造产业

  共建国家创新中心突破核心技术

  产业现状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湖南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制造基地,仅长沙就拥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4家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去年产值更是突破2500亿元,株洲、湘潭在工程机械基础材料和零部件领域,深耕布局已久,优势明显。

  发展目标

  到2025年,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上市公司达到8家,本土工程机械配套率达到35%,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实干路径

  从当前湖南工程机械产业规模来看,湖南已经位居国内行业首位,但要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无疑还不够。为此,首先要依托长株潭等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壮大产业规模。

  从城市所处产业环节来看,湘潭、株洲在钢材、新材料、电机、电控、电传动等基础材料和制造领域有相对优势,就要依托优势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用关键原材料、高强度结构件、精密铸锻件、折弯件、焊接件等产品。

  目前湖南工程机械企业在三市都布局了新的制造基地,三市要协同推进,加快项目投产达效。如今,《意见》提出,“三一智能制造及金属材料数字加工贸易中心”(株洲)、“三一(韶山)产业园”、“中联重科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湘潭)等重大项目要再提速。

  规模壮大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湖南工程机械产业还存在着许多“卡脖子”问题,尤其是部分核心关键零部件还不能国产化,需要进口。

  当前,长株潭地区拥有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支持重点企业联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及行业上下游企业力量,共建工程机械制造业国家创新中心,聚焦液压元器件、传感器、发动机、变速箱、减速器、电控装置、芯片等关键部件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意见》在鼓励龙头企业组建海外产业园的同时,也倡议企业联合建立海外协同备件库及公共平台,推动集群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

  这样一来,更利于湖南工程机械企业抱团取暖,握指成拳,可以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响应效率,共同抢占海外市场。

作为舍弗勒集团全球首个“未来工厂”,舍弗勒湘潭制造基地主要提供离合器、双质量飞轮、热管理模块等产品。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2 轨道交通产业

  扩大核心优势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

  产业现状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是湖南重点打造的三个世界级产业集群之一,在长沙、湘潭都有分布,尤其以株洲为盛,是三大动力产业之一。目前,株洲已集聚了301家轨道交通产业企业,形成了全球相对完备的集轨道交通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营运维保、物流配套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拥有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110个创新平台。

  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产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新增有关上市公司3至5家,新引进培育2至5家年产值过100亿元企业,本土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配套率达到70%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实干路径

  如今,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是代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长株潭地区已拥有一批能够制造轨道列车和核心零部件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是长株潭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持续壮大的“牛鼻子”。

  未来,长株潭要发挥龙头企业优势,聚焦长沙经开区、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等重点园区产业特色,差异化引进培育一批产值过10亿元的配套企业。

  与此同时,积极引入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加快形成覆盖高速、中速、低速和磁浮轨道交通体系的世界级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

  壮大本地企业,也要加快引进新企业。长株潭要力争将分布于全国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重点企业第二总部落户长株潭。积极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企业。

  在关键技术突破方面,《意见》提出,要共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国家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发合作。

  突破的重点方向主要聚焦四个方面:一是聚焦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领域;二是聚焦整机板块,丰富产品体系;三是聚焦核心部件,重点研发打造超级电容器、低压IGBT、大功率及储能式牵引电机和变压器等核心部件;四是聚焦配套部件板块。

  《意见》也提出,将以新应用场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依据相关规划,将建设长株潭城市群160km/h磁悬浮及云巴、智轨等新型轨道交通示范线。

  3 先进电传动及风电装备(电机电磁驱动)产业

  头部企业带动尽快形成聚集效应

  产业现状

  先进电传动及风电装备产业是“后起之秀”,涵盖电机、电控、电线电缆、风电装备四个领域,主要集中在湘潭高新区,拥有湘电集团、湘电动力、湘电风能、华联电机、威胜电气等多家龙头企业。截至目前,产业链拥有规上企业67家,同时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7个、省级创新平台15个。

  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新增上市公司1至3家,新引进培育1至3家年产值过100亿元企业,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电传动及风电设备(电机电磁驱动)生产基地。

  实干路径

  作为新兴产业,先进电传动及风电装备产业链目前拥有湘电集团的电机电控成套技术;华联电机的超高速电机制造技术;华菱线缆、湘潭市特种线缆的航空航天用柔软轻型超高温电缆技术等优势技术。

  未来该产业将围绕完善产业布局、扩大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与强化市场导向等方面来加快三城产业协同发展。

  一方面,支持湘电集团、湘电风能、中车株所、威胜电气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提升质量做大体量,发挥头部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聚集效应;同时支持湘潭高新区、株洲高新区、宁乡高新区等重点园区依托龙头企业引进一批重点龙头及上下游配套企业,积极发展微特电机等先进电机项目、高温超导传输电缆等先进智能电网项目及兆瓦级风电机组整机等先进风电装备项目。

  另一方面,依托先进电传动技术,发挥产业创新联盟和技术研发平台作用,整合区域内优势资源,扩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攻关,力求在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引导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改造升级,提升产品、装备、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

  此外,加快布局船舶综合电力、智能风机、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装备等,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提高核心部件的本地配套率。瞄准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微特电机、新能源车用电动机;瞄准长株潭优势产业,做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特种线缆。鼓励企业参与境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供成套装备、承接海外工程、参与项目运营等方式不断拓展海外市场空间。

三一重工18号厂房内,工人们在紧张生产。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4 先进储能材料产业

  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产业现状

  长沙市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目前已形成“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芯、电池包封装与制造——储能电池终端应用——回收再利用”较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是国内产业链条最完备的先进储能产业集聚区之一。截至2020年,长沙市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实现产值接近300亿元。

  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培育5至8家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上市企业达到10家,创建先进储能材料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实干路径

  作为长沙市22条优势产业链中的一员,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现已呈现出完整链条,位居国内前列;企业集聚,龙头引领发展;技术先进,创新成果丰硕;配套充分,集群协同发展等特点。

  未来,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在长株潭重大产业协同发展的浪潮下,将围绕抢占产业制高点、扩大产业链优势点、补强产业链薄弱点等来培育和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一方面,依托比亚迪动力电池、湘潭电化等电芯重点企业,引领产业聚集发展。全力推进长沙弗迪动力电池全面投产,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加快华兴新能源电芯生产线、德赛电池、湘潭银河储能电池等项目建设;紧盯动力电池行业头部项目和固态电池前端项目扩产动态,继续发力电芯环节龙头项目招商。

  另一方面,利用杉杉能源、长远锂科、中伟新能源、裕能新能源、立方新能源等重点企业的优势,进一步树牢长株潭城市群在正极材料、前驱体领域的领军地位,力争新培育2家在细分领域技术领先的成长型企业;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完善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体系建设,制定行业、国家标准;全力支持邦普建设10万吨废旧动力电池拆解项目,力促邦普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基地。

  此外,充分利用高校、研究所等智库在石墨负极、硅碳负极、硅氧负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补强负极材料产业;加快推进湘潭大学钠离子电池领域技术产业化发展,力争引入中科院钠离子电池项目,抢占全国市场制高点;以承接沿海地区先进储能材料及动力电池、3C电池企业转移为抓手,加强对隔膜、电解液、电芯、电池包等产业的补充,完善产业链条,增强长株潭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中联智慧产业城的首开区——挖掘机械园区生产车间。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5 航空航天产业

  构建国内领先的航空航天全产业链

  产业现状

  目前,长株潭三市已形成了从整机制造、动力系统、关键零部件到航空综合服务保障等较为完善的航空航天产业链体系,并拥有较好的民机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一大批关键核心领域的产品已应用于包括中国商飞大飞机等国家航空航天重点型号产品和重大专项中。

  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培育30家以上规模企业,将长株潭航空航天产业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大飞机配套产业基地、航天发动机(固体)和国家北斗产业示范园区。

  实干路径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带动了航空航天经济飞速发展。未来,长株潭将进一步做强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迈向高端,持续在三大板块上发力:一是紧盯国家战略布局以及国内外航空巨头全球化战略布局,发挥长沙的基础设施优势以及国防科大的人才优势,争取龙头企业、总体单位、重大科技专项落户长沙;二是以全球化视野,针对航空航天配套产业全球竞争的格局,通过提升自身技术实现核心技术突破等;三是立足长株潭三市在材料、动力和电子产业方面的基础,着力打造在细分领域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配套体系。

  一方面,大力发挥长沙的配套优势,依托山河智能、湖南航天等一批龙头企业,与株洲、湘潭相关产业形成互补,在长株潭打造集航天发动机研发制造、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航空飞行器制造、通用航空运营、航空配套产业和航空衍生产业于一体的航空航天产业链。

  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包括株洲航空城、望城经开区、金霞经开区、长沙高新区、韶山高新区等在内的产业布局,加强三市企业融合发展、形成合力,共建重点项目,突破“卡脖子”技术,掌握核心科技,提升航空航天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创新能力,加速重大项目竣工投产。

  6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

  引导企业向园区和特色产业集聚

  产业现状

  湖南是鱼米之乡,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是长沙市传统优势产业,早已成为千亿产业。目前,长沙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链,规上企业已突破300家,形成了宁乡经开区、望城经开区、浏阳经开区、隆平高科技园和金霞经开区五大产业集聚区。

  发展目标

  到2025年,长株潭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培育100家以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领域的龙头企业,实现本土上市企业10家以上。

  实干路径

  湖南是农业大省,要成为农业强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是重要支撑,长沙作为省会城市,既有市场优势,更有技术优势。未来,长沙将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强联动、搭建平台,支持长株潭三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长株潭要进一步统筹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实施长株潭优质粮油工程,支持粮油加工企业节粮技术改造;支持集中屠宰、冷链物流、冷鲜上市、品牌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屠宰企业发展;支持烘焙食品、休闲食品领域企业发展速冻产品、冷藏产品;支持酱油、湘莲等特色食品进行产品升级。

  另一方面,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向特色产业集聚,打造一批智慧农业园区。实施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重点扶持全产业链标杆型龙头企业。支持长株潭区域农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租赁、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此外,加大支持重大创新合作。提升企业生产装备智能化、工艺标准前沿化、质量追溯全程化,支持围绕精深加工、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新产品开发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和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与再创新。重点支持国内乳业、主粮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与长株潭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7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打造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产业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长株潭地区目前已有一大批整车及汽车零配件生产厂家。整车生产就拥有上汽大众、吉利、广汽三菱、广汽菲克、时代电动、北汽、比亚迪、天际等众多品牌。

  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产业总产值达到2200亿元,其中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突破1000亿元,培育本土上市公司1至2家,省内零部件配套率达30%,将长株潭打造成为全国重要汽车产业中心。

  实干路径

  纵观《意见》,长株潭汽车产业协同的重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扩大产业规模,二是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三是智能网联汽车要提速融合。

  在扩大产业规模上,以长沙经开区为核心,联动湘潭经开区、株洲高新区,鼓励上汽大众、广汽三菱、广汽菲克、湘潭吉利等优势整车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效应,对现有车型进行智能化改款升级,加快导入高端车型和生产线。

  当前,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长株潭不应错过时代和产业之机,要依托天际、比亚迪、吉利、北汽等重点企业,加强新能源汽车在长株潭城市群的研发制造战略布局,促进一批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抓紧建设。到2025年,形成2至3家区域级新能源汽车龙头带动型整车企业。

  智能网联更是当下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要围绕湖南湘江新区,打造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城、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总部及孵化基地为核心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以长沙国家车联网先导区为核心,联合株洲、湘潭,开展智能网联技术融合智慧交通城市级规模化试点应用,积极推动自动驾驶微循环接驳、车联网终端及App、智慧物流、智慧公交、智慧泊车、智慧环卫等场景商业化落地运营。

  8 生物医药产业(含高端医疗装备)

  建设更高水准的国家级医学中心

  产业现状

  三市生物医药产业都有良好的基础。特别是长沙,该产业链上企业总数1480余家,规模企业达290家。2019年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35亿元。

  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产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培育1至2家年营收过100亿元的企业,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高端医疗装备生产基地。

  实干路径

  三地医药产业(含高端医疗设备)协同发展将深化三市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专注细分领域集聚发展,加快主导产品和骨干企业发展步伐,最终形成发展合力。

  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医疗资源丰富,这是不可多得的优势。长株潭地区将依托湘雅系等优质医疗资源,建设更高水准的国家级医学中心,打造医研产融合的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依托中南大学设立公共卫生研究院,推动病理毒理学研究、抗病毒药物研发等专项研究。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让人们看到疫苗的重要性。为此,长株潭地区将适时推进疫苗药物研发生产,构建区域性疫苗研发产业化基地。依托浏阳经开区、望城经开区打造中部地区重要原辅料药生产基地。充分发挥湖南中医药大学等特色高校的科研资源,抢抓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中药机遇潮,依托湘潭县壮大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依托浏阳经开区、株洲市荷塘区、天易经开区发展特色中成药、中药饮片,建立健全中医药产业质量标准体系,打造区域性中药研发创新基地。依托长沙高新区、湘潭经开区打造全国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基地。

  对于一些主导产品,《意见》也明确提出,将重点发展化学仿制药、高端原料药、干细胞技术及治疗产品、基因工程药物、植入介入产品、生物3D打印、高端体外诊断检验装备、应急医疗器械。这些一旦实现突破,将极大造福于三市市民。

  9 新材料产业

  打造细分领域世界级“单项冠军”

  产业现状

  长株潭已形成以先进复合材料、先进储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为主的产业集群。目前,株洲形成硬质材料聚集区,长沙形成超硬材料聚集区,在全国硬质合金产业中占据半壁江山。

  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产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本土上市企业突破20家,新增培育6至10家年产值过100亿元企业,打造全国重要产业基地。

  实干路径

  未来,长株潭将围绕长沙先进储能材料和碳基材料、株洲硬质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湘潭精品钢材结构性材料和先进储能功能型材料为主的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推动同类产业、企业协同发展。

  而新材料要实现突破,科研院所的力量至关重要。长株潭将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发挥院士专家重要作用,强化校企合作,推动长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湖南区域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布局和开放共享,全力攻克纳米技术、高性能合金技术、金属特种加工技术等一批“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先进复合材料、碳基材料、化工新材料、高强高导复合材料等技术研发攻关,打造细分领域世界级“单项冠军”。

  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的研发,最终是要应用。因此,长株潭将积极融入国际国内高端制造供应链,大力支持长沙博云新材、中锂新材,株洲时代新材、兴隆新材,湘潭湘钢集团、华菱线缆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市场占有率。

  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新能源和高端装备等制造业市场为需求,加快研发制造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分子新材料、高性能合金、高性能陶瓷、特种钢材、电子玻璃等先进金属和耐火材料、高性能碳基复合材料、高端石墨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特种电缆绝缘护套等高性能复合材料,加快研究高性能树脂和光刻胶等电子高纯材料,也将是未来三城新材料产业协同的重点之一。

铁建重工“京华号”盾构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摄

  10 电子信息产业

  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产业现状

  长株潭主动切入国家战略布局,飞腾、麒麟“回湘”,鲲鹏展翅星城,国科微、景嘉微加速壮大,构建了以飞腾、鲲鹏CPU和麒麟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两芯一生态”体系;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形成长株潭三市整体联动态势。

  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产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培育5家市值过100亿元的企业,本土上市公司超过12家,强化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发展能力。

  实干路径

  当前,“缺芯”之痛困扰着各行各业。长株潭深知这一痛点,将面向高端设计、特色工艺制造、先进封测、关键设备和材料等领域,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具体而言,就是要依托株洲中车时代、三安光电、长沙比亚迪等龙头企业,推动IGBT等重大项目。依托湖南大学、湘潭大学、中电48所等创新平台,协同推动科研技术创新,探索行业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产业化路径,将长株潭打造成为全国功率器件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和装备特色集聚区。

  除了硬件安全,软件也要可靠。长株潭将提升高端软件供给能力,发展面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发展基于网络协同的办公软件等通用软件,研发面向金融、教育等领域的高质量行业应用软件。推进工业软件发展,形成一批面向不同工业场景的工业数据分析软件与系统,以及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工业智能软件和解决方案。

  在电子信息产业细分领域,长株潭将以柔性、超高清、高性价比为发展重点,提升光学镜头、消费电子品防护玻璃、特种玻璃等重点产品的市场地位,推动玻璃基板、触摸屏单体和模组提质扩产,加快大尺寸显示面板、柔性屏、智能显示终端、手机整机等项目的布局。

【作者: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伍玲 李广军 周斌 朱泽寰 刘攀】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长株潭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