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4分还给他”背后,是教育之问

相链区块链

付臣欢

近日,一位山东妈妈在网上分享了自家孩子的小学数学试卷,其中有一题给出了一名病人的体温记录统计图,最后问:“从以上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考生答“这个病人快好了”,却被扣掉了4分,标准答案为“近两天体温相对稳定”。就这么件“小事”,却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评论区不少医务工作者为小学生“联名上书”,表示对“病人”进行了会诊,“孩子没说错,请把这4分还给他”。

帖子火后,发帖的山东妈妈回应,上传此数学题,只想娱乐一下,不想过多被解读。那么,为什么网友们都齐刷刷解读起来,观点还很一致呢?这背后,既是网友们从小在教育中的类似困惑、经历与小孩的答案形成共鸣,也是大众对应试教育的反对、对素质教育的追求。

客观来说,该题是一道开放性问答。语文试卷中常常出现这类题型,一般要求“言之有理即可”。无论是依靠生活常识,还是评论区医务工作者的专业佐证,都证明该小学生“言之有理”。然而,它偏偏又是份数学试卷——数学最讲究精确,由具体数据、严格运算得出结论。显然,这两者“撞车了”,给了开放性题目,却要求唯一标准答案。这样的操作,让不少人都想起读书时被“不标准出卷”却配“标准答案”折磨的日子。当初碍于考试权威性不敢质疑,也不懂大胆质疑,如今明白了,正好借此一吐为快。

这其实也反映了人们常讨论的教育问题:应试教育的做题刷题、标准答案,似乎只能带来“高分”。一旦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埋头考试的孩子们“生活经验为0,社会经验更别提”。而在应试教育中“觉醒”的学生,如这位山东妈妈的孩子,让人感叹“一代比一代在进步”,更担心老师的扣分行为消磨掉他的优秀能力——会思考、有主见,懂得书本联系实际。老师的行为,其实也是应试教育的一个闭环:作为学生时习惯了“标准答案”的权威,成为老师后也没意识到试卷出题可以质疑、学生答案值得思考。

我们希望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我们希望成为一名怎样的学生?评论区的一致观点其实已回答:不是住在题海的“做题家”,不是困在象牙塔的“生活小白”,而是一名会认真观察生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这是素质教育要培养的学生,虽然仅凭一道小小的数学题无法解决,但解决好这道题的分数得失,却能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一大步。

【作者:付臣欢】 【编辑:肖彪】
关键词:教育 标准答案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