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丰收的希望 全市9000余名农民大学生在田野唱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静 实习生 易媛
骑着摩的风里来雨里去的时候,80后农民吴炯大概不会料想到自己如今的成长;村级发展思路“卡脖子”的时候,村干部李震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面对乡亲们的质疑,放下事业投身乡村的邓恺一度纠结……不过,在他们最困惑的时候,“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为一大批像他们一样的农民兄弟打开了一扇窗。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长沙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把乡村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据悉,自教育部2004年依托全国电大系统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工作,湖南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2014年启动“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以来,截至今年7月长沙广播电视大学累计为全市培养农民大学生9298名。其中一大批学员成了支村两委骨干、发展集体经济的牵头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将青春的身影留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精准扶贫和建设美丽乡村实践中。
个人成长,在校园里找到方向
“没知识没文凭想要有所作为太难了。”青春年少时,长沙县福临镇农民吴炯当过小厨师、上过流水线、开过拖拉机,后来还当了摩的司机。但骑着摩的穿梭在这座迅速发展的城市里,吴炯坦言心有不甘。
30岁那年,吴炯决定辞工回乡从福临镇义务治安巡防员做起。后来,在工作岗位上听说长沙市启动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吴炯心里更加明亮了。
“我是技工学校毕业,底子薄,但是长沙电大的老师很有耐心,从理论知识到现场实践真是学不够。”每个周末,吴炯都风雨无阻去上课。2016年,吴炯从长沙电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并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也就是在这一年,他考取了福临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员。
“以前漂泊打工总找不到人生定位,在电大的校园里我才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未来。”校园“充电”给了吴炯新的可能,一心进步的他随即又报名了电大本科班。去年,本科毕业的他和电大的同学一起成立了长沙县树湘公益服务中心,带领200多名志愿者一起传承树湘精神、传播红色信仰、助力基层治理。
“农民大学生的培养绝不能简单地发一张文凭,而是要尽可能地将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延伸到农村的田间地头。”长沙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陶旅枫介绍,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采取“学历+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致力实现“专业知识扎根、实用技术上手、三大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很多学员在这里实现了个人成长。
打破制约,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
2017年4月,宁乡市原黄材镇栗山村和蒿溪村合并为现在的炭河里村,回乡工作7年的85后农民李震当选为炭河里村党总支书记,也成为黄材镇最年轻的支部书记。年轻人有干劲,李震一心带领支村两委和群众干出一片天地。
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不断深入,李震频频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对政策理解不够,村级发展思路很局限。”2019年,李震果断报名“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成为长沙电大秋季本科班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授课加自学,理论提升加观摩实践,李震的视野和思路慢慢打开。
去年下半年,李震争取政策,把村上原来的红砖厂废弃土地开发成耕地。邀请市农业局专家研究土壤情况,发动党员在耕地上种植了吴茱萸、枳壳等中药材,目前中药材长势良好,预计明年就会有产出。此外,在李震的带动下,关停多年的采石场鱼塘也变成了垂钓基地。
“变废为宝,既解决了村上历史遗留问题,还能发展优质产业为农民增收。”如今,通过产业发展、盘活资产,炭河里村集体收入逐年增加,今年预计超过20万元。
农村干部队伍文化水平偏低是制约农村两委班子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成为破译制约的“一把密钥”。
据统计,长沙市村(社区)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占87%,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电大系统培养的农民大学生。2020年7月进行的学员抽样调查显示,长沙电大近五年农民大学生学员在校期间,共有305名学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累计216名学员通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种身份积极参与参政议政工作,先后有130名学员自主创业,带领村民奔赴在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基层治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望城区靖港镇凌冲村党总支书记邓恺取消休假,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立即投入“战疫”。全村上下团结一心,逐一摸排、严控聚会、每日消毒……
“我刚回村的时候可没这么有号召力。”邓恺笑道。原来,出生在凌冲村一个普通农户家庭的邓恺二十岁就离家创业,经过多年打拼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两家公司和5间店面。但当他决心回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时,大家却觉得邓恺赚了那么多钱,回村做事纯属作秀,导致很多工作不好开展。
“确实,自己创业和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不一样,所以只有不断学习成长才能让群众信服。”加入农民大学生队伍后,邓恺在长沙电大开放式教学中不断补齐乡村治理知识短板,也从同班同学身上学到不少经验。
学了就要干。回到村里,邓恺鼓励村民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一同参与乡村建设,原来一年难修一公里的路,他用两年时间推进了十多公里;争取国家电网光伏发电项目,为24户扶贫户每年创收3860元,更将绿色低碳融入村民生活中;建设党建示范点、编纂望城区有史以来第一本村志,如今的凌冲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春华秋实,经过15年的教学实践,一大批农民大学生成长起来,在农村基层党建、村级管理、乡村振兴、精准脱贫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首届专科毕业生邓庆华担任长沙县黄兴镇黄兴新村支部书记以来,以基层党建工作为抓手,推动村级管理上了新台阶;作为宁乡市煤炭坝镇煤炭坝社区扶贫专干,首届本科毕业生张子龙抓政策落实、抓就业培训、抓产业扶贫,不断提升扶贫质效;学员廖海蛟2017年当选岳麓区莲花镇五丰村村委会主任,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预计今年收入达50万元;学员孔迪祥现任望城区靖港镇复胜村党总支书记,他带领村民创建“大泊湖小微水体”示范点位,荣获“省级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在长沙,“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已经成为培养乡土人才的“大熔炉”。一批又一批学员,立足农村,奉献农业,在湘江两岸广阔的田野上留下一道奋斗青春的亮丽风景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