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女孩一直靠输血维持生命,湘雅专家微创摘“祸根”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放 通讯员 石沛琳 朱勤 叶璟)家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茗茗(化名)今年3岁,自出生以来,反复出现贫血、乏力、精神萎靡,一直靠输血维持生命,被确诊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多方就医后,父母带着她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记者今日获悉,湘雅医院已为茗茗成功完成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标志着该院小儿外科在微创手术上取得新突破。

  茗茗出生后就皮肤苍白发黄,3年来一直因贫血反反复复去医院输血,后被确诊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一年前,她的腹股沟出现一个可复性包块,肚子越来越肿大,出现压迫症状,血红蛋白最低60克/升,输血更加频繁。茗茗的父母很是着急,多方打听后,近日带着她跨越600多公里来到湘雅医院。

  小儿外科朱勤副教授检查发现,茗茗巨脾、贫血、黄疸等症状均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引起,需手术切除脾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体脾脏位于左上腹,由肋骨保护,正常情况下无法触及,而巨脾患儿可在腹部明显触及到肿大的脾脏。茗茗属于Ⅲ度肿大,脾脏边界超过腹中线和脐水平线,对手术医生技术要求非常高。

  常规开腹脾脏切除术需要做一个10余厘米长的手术切口,创伤大,恢复慢,花费高。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但是脾脏在人体中相当于一个大血库,供血血管壁薄,易损伤,一旦破裂出血情况极其危险。低龄患儿腹腔空间小,巨脾切除术难度更大、风险更高。

  湘雅医院小儿外科、小儿血液科、麻醉科进行会诊,最终拟定手术方案。经过充分术前评估及术前准备,医生团队为茗茗实施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患儿脾脏体积16×11×5厘米,向下达盆腔。专家仅仅在患儿腹部取4个约0.5~1厘米的手术切口,在腹腔镜监视下,运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分离结扎脾脏各大血管,游离脾周各韧带切除脾脏,将脾脏自肚脐小切口切碎取出。手术仅用时3个小时,术中出血仅20毫升。术后第一天患儿就可以下床活动,术后第6天康复出院。

  小儿外科主任宰红艳介绍,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红细胞膜先天缺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脾脏对球形红细胞的破坏,患者常表现为贫血、溶血性黄疸、脾大,手术切除脾脏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湘雅医院小儿外科每年成功开展腹腔镜手术约500余例,此次3岁幼儿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该院小儿外科微创手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作者:彭放 石沛琳 朱勤 叶璟】 【编辑:易勇】
关键词:健康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