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长沙市彩虹残疾人士服务中心残障青年职业发展项目为残疾人提供必要支持条件与合理便利,让他们与健全人一起工作,已经帮助23位残疾青年实现了独立工作

重建:一群残疾青年的融合就业样本

  •   一锅热气腾腾的当归蛋新鲜出炉,谌杨佳熟练地把它们分装起来。   一锅热气腾腾的当归蛋新鲜出炉,谌杨佳熟练地把它们分装起来。
  •   姚奕琦和小伙伴们一起接受职业培训。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劭劼 摄   姚奕琦和小伙伴们一起接受职业培训。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劭劼 摄
  •   彩虹中心的老师们会定期对姚奕琦的情况进行分析复盘,为他调整培训计划。   彩虹中心的老师们会定期对姚奕琦的情况进行分析复盘,为他调整培训计划。
  •   扫码看辣视频了解残疾青年就业故事   扫码看辣视频了解残疾青年就业故事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汝兮

      “你好,这是你们的咖啡。这两杯是榛果拿铁,这杯是美式咖啡,这杯是卡布奇诺。”

      姚奕琦放下木托盘,将四杯咖啡摆到客人面前。他说话声音不大,做这一系列动作时,身体微微前倾,这让他些许驼背的姿态显得合理而自然。旁人很难留意到,这个19岁男孩说话时轻微颤抖的嘴唇和转身时轻松的笑容。

      吧台旁,一位女老师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记得很清楚啊,真棒!”女老师走到姚奕琦身边,轻声表扬。

      这是姚奕琦走上咖啡店工作岗位的“第一道考题”。这个一米七的大男孩有重度智力残疾,智力水平仅与两三岁的孩子相当。陪他工作的女老师,是长沙市彩虹残疾人士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彩虹中心”)残障青年职业发展项目的社工凌涓丽。

      彩虹中心,正为包括姚奕琦在内的40余位残疾青年提供免费的辅助性就业服务,实现融合就业。

      “融合就业”这个词鲜见,但理解起来并不难。

      “就是在‘平等就业’理念下,为残疾人提供必要支持条件与合理便利,让他们与健全人一起工作。”彩虹中心理事长李明总结道,“一路荆棘,一路阳光。”

      这句“你好”,他至少准备了三年

      当记者第一次走进彩虹中心时,姚奕琦缓慢地向我们靠近,表情友好又好奇。见状,凌涓丽在他耳边轻声地问:“你应该说什么呀?”姚奕琦微笑着说:“你好!”

      这句面对陌生人的“你好”,姚奕琦至少准备了三年。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很少在公共场所看到外出的残疾人,更勿论工作场合。

      对这个规模巨大的弱势群体来说,难以避免的歧视和偏见,是将他们“锁”在家里的重要原因。“残疾的孩子甚至残疾孩子的家长,都因感到自卑,不愿意出门。”姚奕琦的妈妈黄靓说,接受偏见,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痛。养育姚奕琦的19年,她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琦琦在普通小学读一年级的时候,我每天陪读。一次课间,他突然独自跑去了小卖部,结果几分钟后,被店老板拧着耳朵赶了出来,耳根都被拧得通红。”黄靓心虚地前去找店老板询问,生怕是姚奕琦在店里做了什么错事。“结果他并没有做错什么,老板言辞特别激烈地说,他就是想要把姚奕琦赶出去。”对店老板的愤怒和对孩子的心疼,在那一瞬间达到顶峰。

      “大不了就不去上学了吧!”回到家,黄靓躲在房间里哭了一整晚,想了很多。“但如果今年不上了,明年我可能再没办法重新鼓起勇气带他走进校园去面对这些。”哭完之后,黄靓突然想通了:“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接受他。”反而是黄靓学会了接受,接受孩子的特别,也接受别人的偏见。

      从面对,到接受,再到成长……普通学校的“透明”环境,将姚奕琦的弱点,暴露于人前。与普通孩子共同成长的环境,向他提出了超越他能力范围的要求。

      不断努力、不断练习,虽然比别人慢很多很多,但姚奕琦还是学会了简单的阅读和书写。他把医生曾判定的“不能说话、不能交流、不能自理”,都变成了“我能”。

      在特殊学校读完初中后,黄靓开始思考:“姚奕琦要如何养活自己?”她寻遍了长沙所有的残疾人服务机构,最终选择把姚奕琦送到彩虹中心。对比过特殊学校的庇护环境和普通学校的开放环境,黄靓觉得,融入正常的社会环境对姚奕琦而言,虽然更难,但更值得努力。

      李明告诉记者,他们正是在服务残疾人的过程中看到了他们的就业困境——残疾人很难走上正常的工作环境,但他们融入社会、与正常人一起工作的意义却是巨大的。因为,一部分残疾人通过培训后,可以拥有不比普通人差的工作能力。走上融合就业的工作岗位,不仅能让残疾青年获得更高的收入,也能让他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李明说,曾经有一位顺利就业并融入了公司团队的学员告诉他,他跟同事们在工作之余聊到旅游、聊到家庭生活,他也想去旅游了、想谈恋爱了,甚至想结婚。这激发了他对于生活的更多向往。因此,彩虹中心决定开启残障青年职业发展项目,完全免费地为残疾青年提供辅助性就业服务。

      项目的老师们会为每一位残疾青年制定个人服务计划,并让他们从“你好”学起——学习如何向陌生人打招呼,学习职场的基本规则、基本技能。中心还会通过各种渠道,为学员找到与之能力匹配的工作岗位。当学员顺利通过应聘,就业辅导老师或社工会每天陪伴残疾青年去工作,手把手地教他们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再逐步放手让残疾青年适应岗位,最终独自胜任工作。

      李明告诉记者,根据残障青年个人情况的不同,老师们为他们制定的个人服务计划,会确保每一位残疾青年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逐步提升工作能力。这个服务过程短则一年,长则三年。

      从2021年启动残障青年职业发展项目到现在,彩虹中心已经帮助23位残疾青年实现了独立工作,其中10位已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实现了完全就业,还有5位残疾青年已经用工作所得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跌倒又爬起,他微笑着挣扎前行

      然而,大多数残疾青年的就业之路并非坦途。21岁的谌杨佳便是在困境中挣扎前行的一员。因脑瘫导致肢体残疾的他,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强,因此是被老师们寄予厚望的“1号学员”。

      “第一次来到彩虹中心时,是他最低谷的时候。”谌杨佳的妈妈告诉记者,从出生开始,谌杨佳就一直在高强度的康复训练中全力以赴。从学会站立走路,到独立上学直至考上中专,他原本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好。但突然,中专毕业前谌杨佳的状况急转直下。他晚上整夜失眠、白天无精打采,甚至不愿意与人交流。“我找遍了周边亲戚、朋友来劝他、鼓励他,都无济于事。”那段日子,谌杨佳的状态,让妈妈感到无力而绝望。对于他的家庭而言,这仿佛是用十几年“搭建”起来的生命堡垒,再次坍塌。

      人生如何重建?妈妈带着谌杨佳来到彩虹中心,老师们陪着谌杨佳从一点一滴的日常习惯开始,慢慢改变,并不断给予鼓励和肯定。谌杨佳感觉到:“这里的老师很不一样,即使是批评我,也很温柔。”

      经过将近一年的培训,他的状态好了起来,老师们也帮他找到了一份包点店店员的工作。当时,就业辅导老师刘静觉得,他应该能快速实现就业。

      没想到,在包点店工作时,谌杨佳发现:把一米直径的蒸笼,在两个炉灶间来回转移,并打开蒸笼盖让顾客挑选——这个对普通人来说非常简单的动作,对腿脚不便的他而言却很难完成。他挪动时,身体难以保持平衡,稍不留神,就会打翻蒸笼并被烫伤。

      白天长时间的站立,也让谌杨佳腿部疼痛加剧。这些都让他的情绪再次跌回谷底,失眠愈演愈烈,白天也无法集中精力,只好再次回到家里。培训中断了,但老师们仍在每天关注他的状态,安慰他、鼓励他,并帮他建立起再次“走出去”的勇气。

      5月,重新振作的谌杨佳再次走进了彩虹中心。“这次我们和他商量,把预期降低一些、步伐放慢一点,先尝试在彩虹中心的‘小方舟’社区餐车里工作。”老师们开始教谌杨佳做当归蛋、银耳羹、手工面。每天自己和面、揉面,擀制面条,再一勺酱油、一勺盐地调配酱料,谌杨佳做的手工面口感筋道味道好,成了“小方舟”上的“招牌菜”。

      “很多顾客点名要吃我做的面条。”现在,谌杨佳不仅学会了制作餐食、记账,还顺利当上了“小店长”,能把餐车的经营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

      “将来或许他能自己开个店,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谌杨佳妈妈的心中燃起了新的期待。谌杨佳没有想得那么具体:“我想从事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在社会上绽放属于自己的一分光。”这次,谌杨佳的语气十分坚定。

      残疾的她,也是最棒的榜样

      相较于特殊学校和其他类型的职业训练,辅助性就业的价值更体现在“解决问题”上。

      凌涓丽告诉记者,当学员在就业路上遇到困难时,就业辅导老师和社工,不仅能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工作计划、找到解决方案,更能充当用人单位与残疾青年之间的“缓冲带”,帮助残疾青年渡过难关,实现更稳定地就业。

      李明告诉记者,曾经就有位已经开始独立工作的学员袁晨晨(化名),因为没能理解公司工作时间的临时调整,与老板产生了误会。“晨晨情绪一激动,冲突中砸坏了公司的东西。”李明说,好在用人单位及时找到了辅导老师,彩虹中心立即主动赔偿了损失,并从中沟通,帮助双方解除了误会。

      “用人单位明白了晨晨的误解,也愿意继续聘用他。到现在晨晨还在那家企业工作,每个月工资有3000多元。”李明说,如今袁晨晨常带着零食回彩虹中心,看望还在等待工作机会的同学们。

      “这是你用工资买的吗?”有同学问。

      “当然啦!不然还有谁给我钱!”袁晨晨骄傲地答。

      现在,彩虹中心的残障青年职业发展项目中,一共只有四名老师、两名社工。而在项目进行了登记评估的学员有将近50人,每天来中心接受培训的学员有40人。四名就业辅导老师和两名社工,每天要给学员上课、培训,要为学员制定服务计划,还要与每位学员的家长沟通联络。一旦有学员获得工作机会,他们之中就需要抽调出一位,每天陪伴学员上岗工作至少一个月。除此之外,中心还要通过各个渠道,找寻爱心企业为残疾青年提供工作岗位。

      从1995年起,国家为促进残疾人就业设立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要求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达不到规定比例就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之前很多企业宁愿缴纳保障金,也不愿意提供岗位给残疾人士。但是一旦用人单位真正走近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看到他们的工作能力,观念就会发生变化。”李明说,之前有个保洁企业聘用了彩虹中心的残疾学员吴春雨(化名),每次谈及春雨的情况,老板总竖起大拇指——春雨身体残疾、行动不便,家里还住得很远,但上班从不迟到。那位老板对李明说,光看这一点,吴春雨就是鼓舞激励其他普通员工最棒的榜样。

      “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

      2022年4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说,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支持和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正像一位视障运动员在赛场上所说:“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

      如何让更多的残疾人站上展现自己的舞台,创造出彩人生?积极地探索与实践,从未间断。

      从2019年起,长沙市残疾人联合会就在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为辅助性就业机构和就业辅导员给予补贴。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十余家机构为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服务。

      去年12月,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长沙市残疾人友好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残疾人充分就业促进行动、“灯火点亮”托底帮扶残疾人就业服务工程,在残疾人托养机构普遍开展辅助性就业,实施“千企万人助残就业计划”等项目。计划到2025年,困难残疾人就业服务和援助实现新提升,建设高标准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10个以上,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城乡就业年龄段未就业残疾人就业帮扶率达到100%,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帮扶率达到100%。

      记者手记

      相信就是力量

      今天(12月3日)是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今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增强残疾人领导力,共创包容且可持续的未来”。这一主题再次告诉世界,残疾人不仅是社会福利的接受者和被照顾者,也是能够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建设者和引领者。

      采访中,姚奕琦的妈妈黄靓说:“琦琦小时候我想都不敢想,有一天他能自己出去坐车、去买东西、去工作。现在对于他的未来,我敢想了。而且,我相信,他只会不断超越我的想象。”黄靓的眼中,闪烁着泪光,更闪烁着希望。

      相信,来之不易。相信,就是力量。

      采访中,我一次次看到了“相信的力量”——那些坚定的自信、父母的相信、老师的相信,还有企业和社会的相信。正是这些“相信”,打破观念的桎梏,让梦想和希望变成了现实。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选择“相信”的他们,亦是平凡的英雄。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